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转)

admin10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549

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作者:王健宁 来源 中国建设报

  机制问题:克服协调阻力

目前我国城市市政管线(网)的建设大都还是“谁用谁投资,谁拥有谁管理”,各种管线各自开工。长期以来,由于在管理体制上存在条块分 割、交叉重复、多头管理等问题,导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面临道路开挖难、执法管理难、资金落实难、清理整顿难等层层阻碍。这些“难”归结起来就是“协调 难”。这种协调既有部门之间的协调,又有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包括新旧管线之间的协调。

市政管线,每一根管子,每一根线缆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政府部门,同时也负载着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供应。仅以城市架空线路为例,这些架空 线路的种类包括:高(低)压输配电线路、通信线路、广播和有线电视网络线路、专用信息网络线路等。涉及电力、电信、广电、公用、公安、铁路、部队、高校等 多达十几个部门。由此可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非各部门、各专业、各区域通力配合、协同作战不可。协调难直接导致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效益缩水。上海浦东张杨路 共同沟就遇到了这种尴尬的处境。由于该条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初衷带有一定的试验性,所以周边地区的市政管线没有因其而进行系统协调。结果穿越管廊的市政管 线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觉得“没意思”。有的索性就根本不进去。张杨路共同沟在整个市政管网大系统中的孤立状况使其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甚至日常维护与 运营也已有些捉襟见肘。

这种情况并非我国独有。其他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新加坡政府为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就成立了跨机构的委员会,以制定地下空间发展总 体规划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需要指出的是,地下综合管廊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搞“短促突击”,仅 成立类似过去“重大工程指挥部”那样的机构,虽然可以起到一时的效果,但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的统一经营运作本质上是政府调控,目前不大可能完全由企业经营。但是可以考虑成立若干个地下管线专营公司,具体承担地下综合管廊的融资、建设和营运。

资金问题:突破资金瓶颈

地下综合管廊的单位造价与其设计等级、断面形式、容纳管线种类、建设规模、埋置深度、预留设计、地质状况、现存管线、施工工艺、当地 的材料人工费用、设备安装等有密切关系,变异性较大,不一而足。据有关资料,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大约是一米一万元。虽然对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分析目前仅停 留在“个案”的水平,还不系统,“一米一万元”并非定论,但地下综合管廊的初始投入大是公认的,国内外皆如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碰到资金瓶颈,不是单纯的可行性分析就能解决的。不是你说给别人听,这件事多么多么“功在千秋,造福万代”,于是社会 资金、民间资本就“哗哗哗”地把钱投入进来的。对于地下综合管廊这种带有一定公益性的市政项目就更是如此。“北京地铁演绎资本故事”给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提了个醒。

地铁与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极大的“血缘关系”。它们都是投资大、回收期长,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都是网络越完善越成系统,效益越 大。在建设上,地下综合管廊也经常依附于地铁共同铺设。不同的是:地铁的造价更大;地铁靠票价收回投资,地下综合管廊靠出租(出售)空间使用权收回投资; 地铁直接面对公众,地下综合管廊间接面对公众。北京地铁5号线的融资策略包括五个要点:一是建立一个大的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进来;二是地铁建设要实现 公司化运作;三是地铁建设要按商业法则运作,由设计到采购、再到施工、直到运营管理,要实现完全招标;四是地铁建成后的票价也要产业化;五是地铁建成后经 营要多元化。这些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突破资金瓶颈非常有启发。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投融资体制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津津乐道的做法。但财政投融资制度的运营必须谨慎,尤其是防止不良债务泛滥。这在国 外是有前车之鉴的。例如,财政投融资制度为日本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不少项目带上了政治色彩,降低了投资的效益性。日本行 政企业投资方式也存在致命弱点,即企业无破产风险。由于忽视投资赢利,遗留了大量的国家不良债务。

抓手问题:结合城市更新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其选址、布线、设计施工方案等诸多方面系统性不强,也就是带有试验的性质。既然 是试验,也就不太在乎瞻前顾后、仔细谋划。然而,如果我们把地下综合管廊当成一项长期的城市建设任务来看,就一定得想到它究竟应该从城市的哪个部位着手最 有利于滚动开发、最有利于带动日后长期发展,也就是最有突破性。

我国《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交通运输繁 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易开挖路面的路段;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需同时敷设两种以 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若干条地下综合管廊正是按照这一 标准选址建设的。但是,如果仅以此为标准,而缺乏战略性的谋划,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就会停留在点、线的形式上,难以形成网络。不能形成网络,地下综合管廊 的使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回收期拖得过长就会导致各方面积极性的下降,从而进入不良循环的怪圈。必须找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抓手,使 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笔者认为,结合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其优势有三:一是在旧城区改造中,现有地下市政管线以及地 上架空线也大多陈旧,需要更新;二是在旧城区改造中,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相对容易做到系统性强、形成网络;三是在旧城区改造中,可以将地块开发与市政 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捆绑起来,制定合理的投融资策略,实现多元化投资。美国历史古城波士顿中央大街的更新改造就是在建设之初,便将地下管线、煤气、电力、电 话等全部重新排设。既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市政服务的中断,又提供了一个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的机会,确保今后提供更快、更好、更有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能力。

展望——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应用更广泛。人类对“城市”概念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追求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原动力。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有 的专家以岩土工程的四次浪潮来加以划分;也有专家以生理视角、交通视角、商业视角、环境视角、资源视角来审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而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必将更紧密地与城市发展、更新和改造相结合,必将更紧密地与社会生产生活 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必将更紧密地与其他地下工程形式相结合。其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广泛。实际上,在我国一些新建居民小区、大学城的建设中已经开始规划应用 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垃圾的管道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展望未来,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将从探索阶段走向推广阶段;从点线布局走向 网络布局;从政府主导型走向企业主导型;从能源供给功能为主走向能源循环利用功能为主。总之,从自发走向自觉。

技术更先进。岩土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进步直接决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和功能水平。技术进步还直接影响着地 下综合管廊的安全性,可检测性等。技术进步不仅能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性能,而且还会不断为人们打开想象的空间。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欧 盟提供资金的城市工程研究计划曾为21世纪研究设计崭新的地下综合管廊隧道系统。其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利用机器人安装和修复管道。这将有助于减小地下综合管 廊的断面,因为机器人所需的空间尺寸比工人所需的小。虽然至今看来,这种新的设计仍有点像科学幻想,而且其实际结果也不尽人意,但科学技术的进步确实为我 们提供了超前思考的动力。

管理更优化。城市道路有一个从单纯追求硬件建设向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并重的发展历程。多向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路还是那条路,但管 理手段先进了。同样,当前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更关心硬件建设,但随着社会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会变的日益重要。我们的管理理念和 管理手段都会在这一进程中得到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法规体系的完善、规划管理的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以及地下综合管廊防护能力的提高都将越来越受到 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这个文章是2002年的,大家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章

英国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

早在1898年,英国建筑规划大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就率先提出“小城镇”概念:小城镇将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有足够的空间为市民提供阳光、空气和优雅的生活;城镇周围被绿化带环绕,不仅能为城镇人口...

建设项目临时用地损毁特点及复垦监管建议

建设项目临时用地损毁特点及复垦监管建议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梁成华 孙宇 李丽平 周轶群 一、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的损毁特点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取土场、弃土(渣)场、施工作业场、施工器材...

刘家海:分局业务讨论会运作和管理的改革(转)

分局业务讨论会运作和管理的改革 (2015年元月30日) 到良庆分局这半年多来,我都被连续地陷入到处理一些因业务问题所引发的纠纷、投诉和举报问题的困惑当中,而且很不幸,正式来上班第一天就是...

国外住宅小区怎样“开放”

近日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引发热议。在其他国家,居民住宅区情况也多种多样,有的实行开放式街区制,有的仍然采用全封闭式,无论哪种方式,在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加拿大 共管式住房许多无围墙...

刘家海:南宁市的规划管理立法实践(转)

南宁市的规划管理立法实践 (2016年7月7日) 刘家海 下面接着给同志们报告一下我所参与的和我知道的南宁市规划管理立法的一些情况。重点想先汇报一下在《城市规划法》背景下的立法。然后再汇报一下在...

“三线一单”再认识

    我国过去存在规划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空间规划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