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男孩首发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608)真题参考答案

yuanlin551615年前城市规划原理2409

二零零七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自命题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608)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土地使用:(见名词解释考点梳理第44条)

人们根据城市土地资源特有属性和城市活动功能的要求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使用,改善和保护活动的总称。

2、绿地率:(见名词解释考点梳理第90条)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3、旧城更新:(见名词解释考点梳理第98条)

是城市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应更新或消除低劣的旧建筑代之以新建筑,而且应该是改造和更新的整个物质环境,逐步消除城市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的矛盾,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整体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完善城市建筑艺术空间,以适应人们现代化的活动要求。

4、外部性(外部效应):(见名词解释考前梳理第11条)

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有空间属性的。它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比如,城市中公共绿地和地铁线路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是周边物业升价。

5、“五线”规划:(见名词解释考前梳理第37条)

    红线,即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紫线,[2003]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二、选择题

1、A;2、C;3、B;4、B;5、A;

6、D;7、C;8、D;9、A;10、A;

11、C;12、C;13、D;14、A;15、A;

16、B;17、C;18、B;19、A;20、B;

21、D;22、A;23、D;24、C;25、B;

26、B;27、B;28、D;29、B;30、C。

三、简述题

1、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见核心考点P19,标准答案)

①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②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③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④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⑤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2、影响容积率指标值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见核心考点P117)

容积率对土地开发强度、地价高低、景观效果及环境质量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容积率的高低一般与建筑密度、建筑层数成正比例。

建筑密度越大(小),建筑层数越高(低),容积率越高(低)

二是容积率一般与区位条件成正相关,区位条件越好如市中心,中心商贸区通达性好的沿街地段,容积率高;区位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城市边缘地区,一般地租较低,容积率较低。

三是容积率的高低一般与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的经营强度成正比关系。如商业金融用地,容积率一般较高,反之较低。

由此可见,影响容积率赋值的主要因素:(3条)

①区位及其环境条件;②用地的使用性质;③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旧城更新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见核心考点P137,标准答案)

⑴旧城中历史遗留问题的延伸与发展

A、土地配置低效日益突出

B、住宅拥挤和房屋陈旧仍十分严重

C、基础设施滞后与不足与日俱增

D、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丧失有所加重

⑵旧城改建中面临的新问题

A从全面来看,一些城市改造规模过大,带来不少隐患

B、居住搬迁不当带来社区解体

C、开发过密带来居住环境恶化

D、容量过高带来基础设施起负荷

E、更新多,保护少,使城市特色丧失

F、政策、法规不健全

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A、过去国家城市发展方针的失误

B、传统管理的条块分割,单位所有制模式

C、经济利益唯上

D、社会经济结构突然的变化

E、规划编制方法滞后

F、观念与认识问题

4、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见核心考点P143)

①控制土地使用性质

土地使用性质控制室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核心。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控制土地的利用性质,尚未批准的详细规划设计按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执行。

②核定土地开发强度

A、容积率核定B、建筑密度核定(用地性质;容积率率;环境质量要求)

③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一般通过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主要是审核建设工程的性质、规模和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和相关要求,据此确定用地范围。

④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建设用地所在区位相应的规划予以确定,如在核定建设用地利用要求时,同时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如果设计建筑工程,应将建筑退让,建筑间距,建筑高度,绿地率,基底标高等规划控制要求和消防环保等其他管理部门一并提出,有利于前后管理阶段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⑤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一般城市旧区布局混乱,各类用地混杂不同,工人与住宅犬牙交错,道路狭窄弯曲,交通拥挤,市政设施基础差,容量不足,调整不合理的用地布局是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5、城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见核心考点P134)

⑴现状调查。

①历史沿革

②功能特点,历史风貌所反映的时代

③居住人口

④建筑物建造时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

⑤反映历史风貌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

⑥城市市政设施现状,包括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的状况,居住厨、厕的现状。

⑵保护规划。

①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②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③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

④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⑤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⑥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⑦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6、简述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办法的变革趋势(见核心考点P17)

①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②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动态思想方法

③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④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思想方法。

四、论述题(标准答案源于以下文字,仅供参考)

试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应关注的城市社会问题,为什么?(见热点专题P22)

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社会问题,而且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西方的城市规划史表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现实中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从城市住房拥挤、环境恶劣到房屋破旧、住宅紧张,从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到内城衰退、社会混乱,从出现贫民窟到社会分化,从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到倡导性规划等.

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和城市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20世纪如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处于转型期的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和规划师都需要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首先是贫富的两极分化及其空间极化问题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既促进了熟练的、高工资水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也刺激了非正式的、低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的增加。在我国,一方面,开放政策、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以及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导致有专长、高收入社会集团的出现;另一方面,巨大的农村流动人口潮、国有企业改革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低收入高负担的家庭状况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以及巨大的劳动大军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也产生了新城市贫困阶层。城市的两极分化在空间上也有所表现:以富裕阶层为主体的别墅区大量集中在郊区,郊区一些名的被废弃的村庄由于流动人口集聚正成为新的贫民窟区,城市贫困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和老城区。西方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己比较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内城犯罪率高而社会治安混乱、郊区大量高尚住区的规模集中和社会互动的困难、城市社区居住环境的强烈反差等等,我国虽然还未发展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但也应该“末雨绸缪”,及早地引起城市规划的重视。

其次是流动人口及其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获得快速发展,如近年北京、上海、广州的流动人口都已超过300万。对一些典型的“移民城市”而言,流动人口数量更是大得惊人,如2005年深圳的流动人口已达到1036万人,而同期的户籍人口只有182万,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近6倍。流动人口本身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消耗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等等,都给城市的运营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城市规划必需考虑流动人口的影响。将流动人口融入主流社会和城市规划,是迟早的事情,有学者已经做出初步探讨,如根据暂住人口的停留时间,将其折算成停留时间为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而以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各项指标。

再次是私家车发展与交通问题。国内学者对该不该发展小汽车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止过,但20世纪如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私家车迅速发展的事实,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学者们最初的预料。尤其是自 2M1年我国加入删以后.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增幅高达25%,北京、广州、成都、深圳等大城市纷纷出现普通老百姓购买家庭汽车的热潮。在城市交通结构发展过程中,私家车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如在北京的交通结构中,1990年小汽车占6%,20M年占18%,2M8年将占到20%。而在我国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及愈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下,城市规划究竟如何应对值得关注。

第四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随着近年中国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因建设而导致的改造、拆迁面广量大,引发了很多新的问题。据悉,一些地区因拆迁问题出现越级上访特别是集体上访现象,参与人数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并呈现出组织化倾向和跨地区串联迹象,有的上访人员情绪激烈、行为偏激,严重干扰党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拆迁工作不严格依法办事,滥用强制手段,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地方佰访接待人员态度恶劣等。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在于拆迁补偿费方面的纠葛,也有的是因为地方操作不规范,而达不到令被拆迁者满意的程度。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往往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重视每一个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不管这个主体是个人,还是集体。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矛盾。

②反映社会新趋势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同样需要关注社会员新发展趋势,尤其是面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种种趋势.规划应该有切实的应对,做到“规划当随时代”。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需要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娱乐和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愈发重要;老龄设施建设用地今后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在新区规划和旧区改造中,应重视老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建设老龄公寓、敬老院、老龄护理院、孤老收容所和老龄活动中心等。应在城市规划中更加重视和加强对为老龄人服务的城市设施用地安排。考虑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采用“消费养老”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对老年公寓的数量及布局进行通盘考虑,另外,针对老年人的休闲健身场所和活动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城市规划的统筹安排。总之,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在规划中重视各种老年专用设施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使用安全和方便,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以体现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也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其他趋势。最典型的是教育网点规划和相关设施布局应该参考未来少年儿童人口的变化趋势。通过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城市人口的出生率逐渐得到下降。长远来看,未来20年内,很多城市少年儿童的数量会持续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还会有波动增长的趋势。少年儿童数量的变化与教育资源的规划密切相关,教育网点规划应按照少年儿童人口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教育网点的配置合理化。

城市规划也有必要应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郊区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已进入以离心扩散为主导力量的郊区化发展阶段,20世纪如年代以来,郊区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和商业郊区化都获得了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城市集聚发展模式下的产物,“集聚发展思路”是传统城市发展与规划最基本的一条指导思想;郊区化发生后,城市规划的这一指导思想面临着转变,即必须由原来的“集聚发展”思路转向“离心扩散”思路或以“集聚”和“扩散”相结合的思路指导城市规划。这一点很重要,城市规划必须要正视这一趋势。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指标确定,城市人口及产业布局的专项规划和预测等,都要强化空间扩散的指导思想,倡导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否则便有可能导致城市规划的失误。

③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维护各阶层的合法利益。城市规划应面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全体市民的需要.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需要。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尤其要注重满足贫困阶层的需要、顾贫困阶层的利益,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制订面向贫困群体的城市规划?有学者提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规划的态度,要站在更广泛的人群的立场上,要使城市规划成为人民的规划;②降低居住成本,即提供大量的低收入者住得起、买得起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增加就业空间,为那些丧失土地的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④降低生活成本,应落实那些低级市场或边缘市场的合法问题。总之,城市规划不仅是空间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还应从社会结构出发,提供反贫困的政策措施。

也有学者提出,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弱势群体在城市建设中的利益负责的经纪人,因为面对城市建设中利益失衡这样复杂的大规模案例本身就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而让普通市民面对复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法律、政策以及专业问题并能够维护其利益,需要专门提供服务的部门作为经纪人。另外,在城市规划的立法上,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利益的重视,不只是把弱势群体的利益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只有当把它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时,才能彻底地让市民摆脱社会权利的贫困。

还有学者认为,个别利益群体或社会阶层的价值判断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是造成目前很多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避免价值判断的单一化,应采取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用多角度评析方法对各利益群体或社会阶层的影响进行评价,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社会影响评估与评价体系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分阶层的政策社会影响评价体系。通过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考察城市规划政策的完整性和社会可行性,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通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搏奔和妥协来达到相对的均衡。

五、分析题(图不清,暂不提供参考答案)

 更多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城规考研信息请访问狮子山男孩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onboy110

相关文章

城市居住人口密度计算

居住人口密度指单位建设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单位为人/公顷。具体表现在一块用地上时,就是用该块用地的总人口除以用地面积得出的数值: 居住人口密度=(地块内的总人口数÷地块的面积)x 100 %...

城市停车场的所起的三个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来说,现在的城市停车场(库),不仅仅是不需要使用机动车时的寄存处,其对城市产生的其他作用也是巨大的(图3.1.1)。 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停车场(库)使城市中的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

1962年《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 》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 (一九六二年十月六日) 全国城市的经济形势,总的说来,正在一步一步地好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形势去年比前年好,今年又比去年好;另一方面...

古今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合集(全)

   城市规划原理中其实讲得很详细了,特别是重要的理论,不过理论实在是太多了,要从头到尾能娓娓道来真的太难了,我决定把这个资料放进自己的手机了,开会的时候就翻翻,汗! 希望大家不要将以下...

总图施工图设计深度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这些表可列在总平面布置图上。 3.总平面布置图 一、城市坐标网、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二、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