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远见之四:上海巨人的脚步观后感(转)

admin11年前城市规划论文3440

城市的远见之四:上海巨人的脚步


从开埠时间的英租界和法租界的美景,到苏联帮助建造的上海展览中心,再到改革开放的虹口和现在的浦东,上海的可谓变化万千。
英租界到法租界是资本家的空间经验积累的展现,风景之优美自然不必说。
比较有感触的是新中国建国时期仿照欧美国家的工人住宿区建造的曹阳一区,楼高二三层,楼间距很远并且有很大的绿化面积。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踢球,老人可以在楼下晾晒被子,虽然比不上盐湖城的奥运村的小别墅,但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已经是乌托邦一样的建筑了。但是工厂却发现这么好的 建筑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工人巨大的住房需求。于是在建造曹杨五区的时候,就变成了楼间距较小,而楼层高5、6层的房子,这跟我们在世博期间租住的上岗三村的 房子很像。于是上海人在上海潮湿的气候中,只能在阳台伸出长长地竹竿,晾晒一周也晾不干的衣物,使得整个小区看起来像衣衫褴褛。
第二个感慨就是不得不说的上海交通,在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车辆牌号限行的政策,保证了交通的运行,但是日常在北京生活的人 都知道北京的堵塞。而2010世博会期间,人流量要远大于奥运会,但是上海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上海采用了高架桥的方法来缓解交通堵 塞。在上海城区建立起一个“申”字型的高架桥,使每个小时行驶速度由10km/h提高到20Km/h。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架桥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城市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世博顺便游玩的1933老场房,公租借建造的宰牲场到现在的艺术园区,是非常好的改造案例。
改革开放后,虹口的第一块土地拍卖(朱镕基曾参与),以当时香港的1/10的价格拍出,投资商心里也战战兢兢。崇光百货原来是台资。正如同济 大学的小末教授说的那样:上海因开放而兴起,又因闭关而一度衰退,现在又因开放而重新崛起。当美国的第七舰队封锁在大陆的港口旁边时,上海就死气沉沉了。 而中国政府并不等待所有实际的成熟,再作出行动,而是集中力量发展一个点,让资本家生怕落后而加大投资。这话特别明显的体现了我国经济2010年以前以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

但从浦东四个新区的布局来看,仍未覆盖整个浦东,还是比较靠近黄浦江,让人觉得整体规划、长远规划的力度还是不够。

这个部分是《城市的远见》系列纪录片中唯一的关于中国国内城市的,和其他城市相比远见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亮点还是不足。如果非要找点特别的也就是建设速度快,地理区位好,改革开放的前沿,虽然也提到了上海历史和奋进,采用国外一流规划师设计,但是想到最近几年国外设计师在中国的作为,也不知是福是祸。。。

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规划低碳大都市

究竟什么是低碳都市?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规划建设低碳都市是否更具优势?如何将北京规划成一座低碳都市?日前,本报记者就低碳城市的标准、现状、规划等方面问题专访了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变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变迁 [摘 要] 在解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模式 一 序言  ...

式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问题

以往在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过程中,市民作为城市的真正主人,仅仅作为抽象数字而存在着,城市规划师编制城市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决策者的价值观、生活体验和传统的规划理论和方法。1986年“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巴...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 Beginning Research into Chinese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LIU Binyi & CHEN Wei   Ab...

城市新发展观:低碳化之路(转)

城市新发展观:低碳化之路 城市是文明的聚集地与人口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的时期,城市如何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是决定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气源”。本届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所诉求的...

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海绵化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海绵化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作者:任庆海 李权兴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