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丑陋的城市雕塑(转)
怎么看待丑陋的城市雕塑?
作者:颜溪
近日,历时3个多月总投票数近500万的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结果正式出炉,网友投票评选出的武汉“生命”雕塑居十大丑陋雕塑榜首,重庆“章子怡沐浴像”也有上榜。丑陋的城市雕塑近年来常引发争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多让人不满的雕塑呢?
长 官意志的独断专行,不按城雕创作规律办事,这是城市雕塑屡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有的长官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全才”,不把雕塑家放在眼里,有的长官虽 然表面上装得很很“尊重专家”,但实际上一票就可以否定十几位专家评审雕塑设计方案的集体意见。有些领导不懂雕塑专业知识,却从各个方面规定了条条框框, 迫使雕塑家必须按照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去做。按长官意志办事,不但在创建豆腐渣城雕时要花大量钱财、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拆除“豆腐渣”城雕的时候,也要花费 大量钱财,造成了双重浪费。
台湾设计师李祖元,一位被媒体赞誉打造“讲中国语言的世界级建筑”的“大师级人物”,戏剧性在于,一方面在台湾推出上乘之作,足以表达设计师本人的良好素养,一方面却在中国大陆低劣作品。这是设计师在中国语境中发生自我分裂的样本。
面对一个全球最大的设计市场,为了拓展甲方市场,谋求更好的生存,设计师必须放弃尊严、理想、个人趣味乃至建筑的基本专业底线,曲意迎合地方官员或投资商的权力意志。在这种微观权力博弈中,设计师的“弱智化”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如 果把雕塑任务交给正规的机构或雕塑家,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工作周期,花费至少在10多万元。而如果找一些民间所谓“公司”和“工程队”来做,几个月就可完 成,花费也只需要一两万元。对于政府领导而言,雕塑所需的钱不是问题,但时间有点等不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就曾对媒体说,“常有这样的情况,地方政 府兴致来了,就找到我们,要求我们在半年甚至两三个月时间拿出成品来,这根本就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
2006年 颁布的《城市雕塑管理办法》中,对于城市雕塑有一个清楚的定义:“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目 前市面上看到的雕塑,一部分是用于商业或者广告意图,这不属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管理,只有放置在公园、城市公共区域等地带的雕塑才走这个流程。
条 例中对两个类型的雕塑做了说明,“反政治、反人类”的绝不能上街,“色情”的绝不能上街。但这两个大类的类别要如何界定,仍然要依靠专家组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被网友评选出的“雷人”作品,被采访的施工方无不一脸委屈:“我们觉得很美啊!怎么就被骂了呢?”因为城市雕塑的源头一关就没有把好,直接导致了后续 问题的层出不穷。
为了整治城雕乱象,1993年9月,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 由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的雕塑家承担。1987年至2002年期间,全国城雕委共向931人颁发了资格证书。但种种因素导致这条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实过。深圳《晶报》报道,有 的城市甚至出现街道办主任亲自为城雕操刀的事情。
一些雕塑家不讲良知与道德,也是造成雕塑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他们把城雕创作当作捞取大量 钱财的手段,为了多承接和承包城雕业务,与主管雕塑的官员互相勾结,共同垄断雕塑业务。为了快出成果而缩短工期,这样制作出来的雕塑作品往往粗制滥造。城 市雕塑毕竟是艺术品,是需要时间精雕细琢的。有时甚至是名气很大的雕塑家在承揽了某项城市雕塑业务以后,为了多赚钱将雕塑工程转包给业余作者或能力差的学 生去做。这些都造成了雕塑质量的低劣。于是就出现了各行各业为争夺雕塑业务,而“大干快上”,“人人都可以成为雕塑家” 的咄咄怪事。雕塑家的作用没有被重视,是造成当下城市雕塑“豆腐渣工程” 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类似建筑行业中的“豆腐渣工程”的所谓 “城雕”,在全国一些大中小城市甚至乡村随处可见。如湘潭齐百石广场的齐白石群雕,该作品选用了不宜用于室外、易老化、变裂的玻璃钢,表面覆盖石膏层。该 组群雕落成不久就出现老化、开裂现象。鉴于此情形,齐白石组雕于两年后拆除,采用花岗岩重新制作。
从太原市规划局城市雕塑管理处了解到的数 据,上世纪70年代,太原市城市雕塑仅仅有4座,到上世纪90年代,城市雕塑的数量也仅仅有31座,截至2004年6月底,太原市共有城市雕塑353座, 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近90倍,比上世纪90年代也增加了10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从质量上讲,在353座城市雕塑中,优良的城雕只有 6座,有347座被认为水平一般,还有6座被认为是“城市垃圾”。
新建在特定城市中的城市雕塑作品,要求能够体现该城市所特有的地域历史和文化,因此在抓城市雕塑建设的过程就当有历史潮流和文化方面的专家,有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和环境艺术家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制定出最佳方案,否则就会出问题。信息时代网络能够方便快 捷的查阅到许多优秀的城市雕塑模板,因此,一些雕塑设计师们开始盲目地学习和抄袭国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理念,通过这样的手段“创作”出了许 多具有西方特色的雕塑作品,他们忘记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化是不尽相同的,如此生搬硬造的做法只会把自己固有的民族性、人文历史性全都丢弃掉。
城 市雕塑中有很多雕塑大众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美在哪里。城市雕塑是一门公共环境艺术,它不同于雕塑家创作的室内雕塑,个人创作的室内雕塑可以 根据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和审美,而作为公共环境艺术的城市雕塑,如果大众看不懂或接受不了,那么这个城市雕塑的建立就失去了意义。无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经典雕塑,还是中国当代雕塑代表作, 让大众看得懂都是城市雕塑艺术喜闻乐见的前提。
城市雕塑安放在城市的某个特定的空间中,应与安放的环 境空间协调和谐互相衬托,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环境美的作用。另外,要能让人觉得雕塑的每个不同面都很有欣赏和审美的看头。可是,这些年来新建的一 些城雕作品中,却有一些只从正面或作者所说的“最佳角度”去看还勉强可以,从其它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却缺乏美感,令人倒胃口的作品,几乎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可 以看到。
如长沙市芙蓉路的《月是故乡明》,原是其作者在学生时代的一件名为《中秋》的小型架上雕塑,当时因为作品小人物表面的曲线掩盖了作 品结构上的许多毛病,到将作品改用《月是故乡明》的名字时,却不按室外大型城雕创作的规律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而照原样放大制作成数米高的室外大型 城雕后,人体结构上的毛病就严重地突现出来,无论从正面、后面、左右侧去看,人物的头、颈、胸、腰、腹、臀、大腿和双脚,在人体结构和动态上都有严重毛 病,难怪观赏者戏言:该作品人物的双手太长,像长臂猿人,形象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蜘蛛精。
今年8月份,乌鲁木齐市区一处新落成的高18米的雕塑“飞天”引发广泛争议,网友称其“吓人”“毁坏市容”,很多网友到场参观、“膜拜”。对此,主管方人民广场绿化管理处回应称,该雕塑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专业水准很高,但并未平息批评之声。不久后该雕塑突然被拆除运走,主管方称原处将重新种植花草。
雕塑应该反映城市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它不仅是单纯的设计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雕塑为什么那么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首当其冲的就是独断专行的官员与不学无术的设计者。
这个我看了城市的远见--巴塞隆纳经验 的纪录片后,看到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里城市雕塑后,在去百度国内的雕塑后,才找到的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