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转)

admin11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375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作者 李强

在 我国当前城镇化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相反的概念是“物的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忽 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城镇化的最重要目标是为了人的福祉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城镇化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城镇化,真正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一 定要符合参与城镇化的广大老百姓的意愿,也就是要实现主动城镇化,避免被动城镇化。

1.什么是主动城镇化?什么是被动城镇化?


城镇化或城市化是指,在近现代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人口大量迁入到城市聚集居住、聚集生产、聚集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 化进程中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虽然自古就有城市,但城市化却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现代政治经济活动中,城市有着明显的优势。 聚集生产、聚集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集约化效应。与农村相比,城市有着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生活便利、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对于年轻人有着 巨大的吸引力。虽然我们并不否认农村田园生活的优点,但农村还是无法抗衡城市的综合优势。所以,追求城市生活是人类正当的要求。正因为城市生活有如此多的 优点,目前,全世界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在迁居自由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城市居住。

所谓“主动城镇化”、“被动城镇化”是从进入到城镇、城市的人的主观意愿角度对于城镇化、城市化的区分。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最先发生的英国,当年就明显 可以区分“主动城市化”与“被动城市化”。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将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出去,流入城市,显然属于被动城市化。

当今世界上,无论就城镇化人口上升的规模还是速度而言,我国都居于世界最前列。在我国城镇化的实践中,既可以看到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定居城市的主动城镇化,也可以看到,在大规模拆迁改造中想留守故土而不成的被动城镇化,有些甚至还引发了群体事件。

2.被动城镇化何以屡屡发生?


主动城镇化是我们所期望的,而被动城镇化是一个负面的概念,意味着农民在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愿下,仅仅被拆迁、被上楼,这样的城镇化当然属于“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违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为什么这种违背原则的被动城镇化却又会屡屡发生呢?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急速推进的最重要动力来自地方政府。城镇化从外观、景观上看,确实极大地改变了一个地方的面貌,林林总总的崭新建筑,确实使人们感到 发展的巨大成绩。而我们目前的领导任期制也确实使得在任的各级领导有强大发展压力和发展冲动,而迅速推进城镇化就是最直观的大事业、大成就和大发展。

3.怎样实现从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的转变?


目前的城镇化,问题丛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主动城镇化动力不足,被动城镇化矛盾凸显。如果只是政府有动力,老百姓没有动力,这样的城镇化肯定困难重重。怎样从被动城镇化为主转变为主动城镇化为主的局面呢?

1.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多次反复强调: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将城乡居民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的城镇化。更具体地说,对于农 民、农民工而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完成三大任务:第一,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指从农业生产转为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也包括农业本身从传统 的自然经济、小农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产业运营方式。所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不要农业或忽视农业,而是完成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其结果与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是一致的;第二,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农民、农民工以及广大农村的生活方式融入现代文明体系,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包括将现代 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第三,实现社会权利、权益的公平公正,这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一系列的社会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 善,这当然也包括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如果真正实现了人的城镇化,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那一定是主动城镇化,而不是被动城镇化。为此,就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城镇化一定要尊重所有参与城 镇化的人的意愿。那么,在群众意愿不一致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这就要建立科学、民主、法治、公正的决策机制,该机制的基本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 益”。第二,实现“参与式决策”。城镇化涉及到区域内的巨大人群,城镇化涉及到区域内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大家取得共识,一个最为基本的措施就是要 让大家参与进来,成为城镇化的主人,而不是简单地被城镇化。第三,信息公开透明。越不公开、越不透明,越是少数人的暗箱操作,老百姓就越会感到有“猫 腻”,抵制的心理就会越强烈。从逻辑上说,信息越对称,交换就会越公平。

2.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城镇化中的难题

以上只是讲了城镇化中奉行的原则。要真正实现主动城镇化,还必须实实在在解决真问题。笔者归纳了一下,最主要的问题有五个:就业、住房、农村土地宅基地、户籍和社会保障。限于篇幅,这里只谈前三个问题。

对于农民、农民工来说,城镇化首先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大量农业人口转入非农就业岗位上来,就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所以,每个地方在城镇化规划之 初,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就业规划。只有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的城镇化才是可持续的城镇化。从不同产业对于劳动力吸纳的能力看,第三产业、服务业对于劳动力吸 纳的能力最强,而我国的服务业需要从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型,这个领域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另一方面,从农民、农民工本身的角度看,也需要强化他 们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其次是住房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不具备在城镇稳定居住的条件。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农民、农民工城镇化的最大难题恐怕是住房问题。

同时,住房问题又与农民土地宅基地的流转、要素交换密不可分。城镇化必然要求农民进城,这样,农民原有的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怎样作为要素、资 产交换到城市、城镇中来?这是一个大学问。在这里,核心是要赋予农民住房、土地等的平等财产权利,要探索和建立实现城乡资产、财产、生产要素合理、平等交 换的机制。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fzzl/139000.html)



标签: 城镇化

相关文章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重点(县级层面)

县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的关键和核心构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要明确全域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准入条件,统筹、优化和确定“3条控制线”等空间控制线,明确管控要求,合理控制整体开发强度,...

从城市规划的“缺陷”与“误区”说开去(转)

                                                     从城市规划的“缺陷”与“误区”说开去 ----基于规划干预、政策与本位之反思与检讨 周建军...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现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在执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而规范未能及时补...

城市管理应当“建管分离”

城市管理应当“建管分离”   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市群的兴起,城市管理的各种问题、矛盾越来越多和复杂,总体上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城市管理理念滞后。城市管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转)

经过2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困扰着当前 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本文将从问题和原因出发,...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摘要: 我希望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作者,能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创造中国人民的理想环境。北美的精英与百姓之间在创造与追求理想环境时的区别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差别。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减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