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城市规划
多年来,在世界许多大城市屡遭水患之痛时,乌克兰首都基辅却基本“安然无恙”。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较为发达的地下排水管网、严格的设计建设标准和前瞻性规划以及比例合宜的城市绿化面积
突降暴雨考验市政抗涝能力
乌克兰首都基辅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曾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因而有着“俄国城市之母”的称谓。其市中心是旧城区,就坐落在第聂伯河的右岸。因学习和工作的缘故,记者在基辅前后生活了十多年。
记 忆中,在这座城市生活基本用不着雨伞,雨下不大,也下不长。可是今年入夏以来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从6月下旬开始至7月上旬几乎每天雨水纷纷,下起来没完没 了。有时是淅淅沥沥,有时是狂风暴雨。近十余天的持续降雨,使基辅城中的部分路面水洼一片接着一片,楼前的水坑一个连着一个。
与 此同时,由于连续降雨导致的“城市病”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住宅屋顶漏雨的求助热线电话不断;国家大饥荒纪念馆烛台排水不畅天花板漏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的基辅拉夫尔地穴修道院的大门井盖被暴雨冲走;索菲亚大教堂草地被冲出一个大沙坑;“波兹良基地铁站”和“第聂伯英雄地铁站”地下通道出现积水……持续不 断的暴雨,似乎也在考问着基辅市政应对洪涝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历经百年打造城市防涝泄洪体系
在 离记者住所不远的哈尔科夫大道边有一个地下管道博物馆。它是1994年在纪念基辅铺设管道一百周年时,由一个废弃的水泵站改建而成的。据介绍,这是乌克兰 全国唯一的一个有关地下管道的博物馆,在室内外展区可见基辅地下管道网发展的历史、管材的进步、管理工艺的革新等。通过这些展品仿佛看到了城市供水、排 雨、泄洪、除污的发展过程。
基 辅市因第聂伯河穿城而过,所以老城区是从右岸的波多尔地区逐步发展起来。时任基辅市政建筑设计局局长的瓦·皮里夏日纽克介绍说,100年前地下管道只有 75公里,只为中心区服务,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改建成一个综合管道体系网络,由左岸和右岸两套系统构成,用800至3000毫米不同直径管道连 接,分别有着独立的储水池、净化装置、泵站及渠管网。
目 前基辅的排水系统以分流制管道系统为主,即污水和雨水采用不同管道排放,包括管渠、抽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场等,其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的总长度已达到 4064公里。历史上曾先后经过四次大规模改建。管道设计寿命为25至27年,即便是从距今最近的一次算起(1999年),基辅约80%的管道也已老化, 属超期服役,且因管道深埋,所以不得不重新铺设复线,工程量十分巨大。
基辅市主干收集管在 中心区地下30至98米,有些管线甚至还在地铁线之下,纵横交错。地下雨水管总长790公里,有25600个吸水井、12169口检测井。下水道井距为 50米。雨水井设计流量标准为连续20分钟特大暴雨流量,这种现象通常是一百年一遇。利用80个雨水管将降雨排入第聂伯彼河,52个管道则排入雷别奇河和 塞尔楚河,在2009年基辅发展总体规划中又增建了170公里的街道下水管和增设了70个雨水净化装置,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生态环境。
据称,市区排水系统普及率已达到100%,大大小小的下水管道通过自然导流、雨水汇集、人工蓄水池以及净化收集雨水等组成一个庞大的防涝泄洪体系。
市政立法严格审批地产建设项目
据介绍,20世纪以来,基辅共制定了4个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最近的一个是1986年由 建筑设计师尼·杰明制定的。此外还有局部改建升级规划,如基辅市政建筑设计局制定了2020年市政管道发展规划,包括新建管道、改建管道、增建净水装置和 泵站、储水池、管网。目前基辅市正准备用15年时间将管线扩大一倍,整个规划实施需要70亿格里夫纳(xhut.cn约合10亿美元)。
在 迅猛的城市膨胀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水、电、气、污水处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转。而防洪排涝毕竟是汛 期的事情,即使到了汛期,也未必会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在城市开发中,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通常不愿按要求铺设下水管,往往只是应付而已。为此,市政立法规 定,在审批地产项目中将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地下管道铺设作为先决、先行的硬性条件,并向欧洲较先进的建设标准不断靠近。
首先,城市防洪排涝的工程措施,并不只是建水库、筑堤防洪、建泵抽水,还必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来推动和实施。对于城市新开发区,地产项目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模式。
其 次,坚持建筑设计标准,严格审批建设项目。1992年乌克兰独立后制定了《国家建设工程设计标准》、《地下水管网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但那时的气候不 一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样,加上如今气候异常,所以有些滞后,但仍在发挥作用。城市在扩建时,不允许只顾地形与排水需求,随意直接填平水塘,禁止这种 简单的地表硬化做法,防范加大内涝的风险。
第三,将市政管道建设转入按市场机制运作,即采用地方政府制定整体治理规划、企业投资以及国际机构的经验参与三者结合的模式,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不产生经济效益”(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修建后会有收费,而雨水污水排放和处理管道只是投入,没有产出)的管道建设问题。
此外,建立灾情信息收集整理与评估制度,用实实在在的事实、数据与图表来说话。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在1998年与欧洲技术安全中心联合制定了共有179页的紧急情况分类一览手册。当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反应,基本能保障分类准确、对应适当、处置有效、报告及时。
60%的降水由绿化面积消纳
除了较为发达的城市排洪系统以及规划严格的市政建设,基辅这座“千年老城”之所以历史上不曾有过洪灾记录,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城市中的绿地覆盖率较高,地面自然排水功能较好。
基辅是一个河流穿越而过的城市,城市中的水系可谓四通八达。据统计,基辅地区共有447处开放水域,包括第聂伯河、水库、数条小河、数十座湖泊及人工蓄水池,总面积约7949公顷。强降雨时,这些水体能够充分发挥调蓄错峰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洪水对城市排水设施的冲击。
而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大,也使得自然消纳雨水的能力增强。近些年来,基辅城市框架虽在不断扩大,地表硬化面积有所扩张,但据估算,目前基辅市遇到降雨时,仍然只有40%左右的排水任务是由管网系统承担,其他60%则由绿化面积消纳吸收。
数 据显示,今日拥有330万人口的基辅面积为836平方公里,其中建筑区域只占城市总面积的40%。所以,硬化路面面积不大,而更多的是树林、草地和河塘。 市区有67个天然林木公园、数十条林阴大道以及200多个街心花园和草坪,绿化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60%。据统计,平均每一个居民建筑区绿化面积为19平 方米,如果加上公共绿地面积则是280平方米,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高,无愧于“世界花园城市”之美誉。
此外,基辅国立工艺设计大学是乌克兰科学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府,始建于1930年,1941年命名为基辅轻工业工艺学院,1993年更名为乌克兰轻工业国家科学院,1999年更名为基辅国立工艺与设计大学,学校是乌克兰同类大学中最高级别的学府。乌克兰生活费学费都很低的,就是本科的城市规划不知道有没有英语教学的,硕士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