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不合理致城市交通拥堵(转)

admin11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580

规划不合理致城市交通拥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4期 作者:陈文胜 王文强

当前,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2/3的城市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出现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交通系统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6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030亿元。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镇 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过程中,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人们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出行模式发生急剧变化,对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但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起点较低,人口、资源向城 市集中的速度超出了城市交通规划的预期,且新增交通供给的周期较长,交通变化速度赶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导致交通供给小于交通需求。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遵循这样的历程:城市发展初期,人们工作地与生活地相邻或相近,无须使用交通工具;随着人口增多,出现住宅拥挤,于是高层建筑开始 增多,城市范围向郊区拓展;虽然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城市中心的向心力仍最强,人们趋向于在城郊居住,到城市中心就业、购物,工作地与生活地分离,对交通 工具的依赖越来越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里的工作单位与职工宿舍区一般都连在一起,人们步行即可上班,工作调动后居住地也跟着换,所以对交通要求 不高;当前,工作地与生活地在一起的越来越少,人们每天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工作地与生活地分离是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中大 多缺乏对工作地与生活地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无序盲目的城市扩张,使人们工作地与生活地的差距不断拉大,强化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给城市交通带来沉重的压 力。

城市中不同地域交通状况、地价等因素各不相同,但同类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对聚集,逐渐形成相对 集中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城市交通拥堵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功能区划不合理,一是大多数城市属于单核心式,政治、商业、文化等中心过 分集中,导致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流分布不均;二是城市各个功能区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少数的纯功能区,各区之间又缺乏便利的交通通道,产生许多本可以避免的 出行距离与时间消耗;三是功能区内土地利用不合理,大批新型、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一个功能区集中出现,形成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量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为 方便人们出行,大量修建城市环线,但这样的结果往往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加剧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也加剧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始于1990年代的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使我国住宅建设获得了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一是房价 上涨过快,很多家庭只能在城郊等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租房、买房,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开发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密集的高层建筑,而对社区配套设施如 教育、医疗、交通、绿化、停车场地等漠不关心,居民不得不增加出行成本来满足需求,增加了对城市交通的需要。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咨询公司格雷斯一项涵盖13个国家1万多名上班族的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需要花费42分钟,“领先”世界。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机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上下班道路畅通时平均花费时间40.1分钟,而道路拥堵时则达到62.3分钟,北京、广州和上海居民上下班或上 下学拥堵经济成本分别为335.6元/月、265.9元/月和253.6元/月。中科院学者牛文元认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 近10亿元财富。若考虑燃油浪费、运输资源浪费、城市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交通拥堵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更为巨大。交通拥堵在增加出行成 本、降低社会效率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容易使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并可能直接导致出行行为减少,使城 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化解城市交通压力是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问题,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立足“交通”看“交通”与跳出“交通”看“交通”结合起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化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文章

赴美国城市建筑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工作考察报告(转)

    2007年8月15日至27日,全省勘察设计行业技术质量管理学习考察团一行共九人赴美国、加拿大进行城市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方面的考察活动。考察 团一行考察了旧金山、圣何塞、华盛顿、费城、纽约...

传承历史,开启未来——西塘古镇保护的思考(转)

传承历史,开启未来——西塘古镇保护的思考 作者: 中共西塘镇委员会书记、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 沈国强 一、引言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

世界知名城市规划师杜地阳:城市不只属于小汽车

让—玛丽·迪蒂耶尔(Jeanmarie·Duthilleul),中文名杜地阳,世界知名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杜地阳1952年出生于法国,现任法国AREP公司(隶属法国国家铁路集团)总裁。杜地阳参加过...

【城市中国网】系列项目分享之第一季:旅游发展规划

【城市中国网】系列项目分享之第一季:旅游发展规划

编者按: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接近50%,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左右。“十二五”以及今后...

建立以近期规划为核心的新体系

建立以近期规划为核心的新体系 作者 王富海    该文通过对“远焦距”总体规划进行的反思,提出面对中国城市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急剧变动而实事求是地采取“近焦距”规划的假设。该文强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