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小城镇规划实施经验(转)

admin11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248

今天在查《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是否仍然有效,各地是否还在继续使用的问题,百度了一下,随便还找到了以下好文章,与大家共享。

1.1 国内城镇群发展案例
1.1.1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情况概述经济发展特征 :
(1)产业结构大多为二、三、一形式,二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民营经济及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江浙小城镇经济的支柱力量。
(3)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带动明显。
(4)外商投资促进了小城镇经济多元化发展。
空间分布特征:
长三角小城镇分布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平原地区小城镇的规模和密度大于山地丘陵地区;资源丰富、交通条件好的小城镇发展比资源差、交通落后的小城镇快。
(1)上海小城镇围绕主城区,以交通线为依托呈圈层式分布。
(2)江苏小城镇则沿长江、沪宁发展轴密集分布。其中苏锡、常地区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沪宁线为轴线形成了密集呈放射状的小城镇群体区;长江以北地区小城 镇分布受行政分割影响显著,形成了以扬州、泰州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群,特别是泰州地区小城镇密集且分布均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南通地区则以沿 江城镇分布为主。
(3)浙江部分以杭州市为中心形成了明显的城镇集聚区,并和嘉兴、绍兴、宁波地区的小城镇在空间上趋向连绵,环杭州湾的城镇连绵区也已初步成形。
1.1.2 “珠三角”小城镇发展情况
发展特征:
(1)城镇连绵区初步形成。
(2)专业化特色较明显。
(3)发展模式多元化。
(4)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5)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6)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但仍不够成熟。
动力机制:
(1)地方政府正确引导。
(2)政策与体制创新。
(3)内外源经济合力驱动的工业化。
(4)市场的主导作用。
1.2 案例分析----国内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
1.2.1 广州市:外来拉动力促进“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
广州重点规划建设16个中心镇,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目标要求,规划每个中心镇中心区达到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规模。
除了具有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共性外,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1)外部动力对小城镇拉动力大,广州市小城镇分担大城市部分功能,城镇职能强;城镇公共设施标准高、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大。
(2)在珠江三角洲大背景下,广州市小城镇内生经济力量充足,制造业推动力强。
因此,广州市周边小城镇人口集聚何产业集聚功能不断强化,对其腹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成为中心城区和港澳台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2.2 成都市:政策支持+特色产业
(1)政策支持
成都是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首先是人口户籍政策,没有户口差异意味着政府不用操心转工问题;
其次是土地政策,利用乡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手段获得的土地指标是非常可观的;
再次是产权政策,成都已经全面开展了集体经济组织确权工作、落实到每个农民,分家底所实现的明晰的产权结构为统筹建设管理扫清道路;
最后是财政政策,成都是试验区,且汶川地震后中央对其有很大的财政转移支持,当前成都的城乡财政支出结构做到了三七开,而全国大部分城市正好相反,是七三 开,所以就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成都是距离最近的。 重庆是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成都是宅基地自用,确权至农户。
成都农民实质是“农业工人”, 城和乡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农民的复垦地可以自由流动,农民的生产要素(田地、山岭、林地园地)可以自由流通,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做到“增减挂钩”,基本实 现了“同地同权”。除了有两点限制,一是农民买房必须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二是集体建设用地不能融入城市资本,这是为了防止过快的城市化,也是受当前制度 和法律的约束。
(2)特色产业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成都根据结合各区县现有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提出各区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小城镇形成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弥补了在农民补偿方面的问题
成都198地区规划中只强调了人均35平米安置房的问题,农民就业依靠的是“一到三”,即一三产业结合,从一产向三产的高端服务业跨越,核心是依托农业基 础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度假产业(承包地确权后农民自主经营)。反观北京则出现了人均补偿标准太高的问题,以及许多次生问题:一是瓦片经济改头换面瓦解 不了,二是农民再就业毫无动力,三是巨大利益面前催生土地寻租,(人口突增和插花地就缘于此),四是拆迁成本一高再高(反正都是花市财政的钱、用市政府的 地、费规划委的神),五是潜伏各种社会问题(无业农民赌博、外来人口心理不平衡)。
区县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青羊 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博休闲及旅游产业
温江 以中医为主题的高端度假及养生休闲业
金牛 集生态休闲、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端度假旅游业
郫县 以高端度假酒店集群等项目为代表的高端旅游休闲业
新都 成华  以“熊猫”主题为核心的综合性高端生态度假旅游业
锦江  高新 以艺术、文化创意和近郊休闲购物为重点的都市创意及高端休闲服务业
武侯 双流 以临空经济为重点的高端商务及服务业
1.2.3 无锡:重视农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无锡市实施拆村转居主要在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建设区周边,外围地区没有推进,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农业的推力不够。城区的村改制已改完,建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外围的村集体经济资产少,改制意义不大。
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实践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了农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推动力度不足,开始探索农业园区的推动作用,统筹农业园区规划,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食品安全及菜篮子工程用地,并把生物农业与旅游农业相结合,通过设施园艺、特色产品使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相关经验
1.3.1 英国为城镇化人口提供的就业选择
在英格兰,直到现在都在推行了一个称之为“集镇”(Market Town)的政策,它鼓励发展集镇,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集镇有2,000到20,000人不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 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
在乡村地区规划了另外一种称之为“新城”(New Town)的小城镇,例如在伦敦郊区就有大约20个这样的小城镇。它们并不是完全新建的城镇,而是在经过挑选的旧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大的工业发展中心,公 共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政府鼓励人们迁入这类新城。如果人们得到工作,他们便会搬到那里去。
1.3.2 美国小城镇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和城镇特色
美国建设小城镇不能随意而为,需要编制详规,而且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 设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 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政府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 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 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1.3.3发达国家重视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
西欧、日本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 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 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 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1.3.4 韩国鼓励农村自主发展
韩国的经验:70年代以来新村运动,大体经历五个阶段,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入手,政府通过贷款、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新村运动逐渐进入自我发展阶段。此时政府主要加强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农村文明与法制教育。
1.4 发达国家小城镇健康发展标准
20个世纪90年带以来,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判断小城镇发展健康与否的标准。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功能混合与土地使用的多样性;
适合于不同教育背景的多样性的工作机会;
适合于不同经济部门和经营规模进入的产业结构;
独立的地方经济。
(2)社区公共设施与服务
道路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合于步行的道路设施;
公共设施:人人可以分享的医疗、教育、零售和娱乐设施;
建筑空间:适合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样化的住宅;适合于不同商业和社会机构的用房;
开放空间:易于接近的街头公园,公园和休闲场所。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不同社会群体混合居住;
卫生: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产农副产品,健康的精神生活;
社区安全:交通安全的街道,邻里和睦和相互关照;
平等和选择: 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适当的住所。
(4)社区环境
美观:步行尺度的景观小品;
公共场所: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持地方文化特色;
社区意识:每个人视那里为他的家。
(5)自然资源
空气:减少交通擁堵,减少私人机动车辆在居民区内的出现;
水:控制对地方水资源的使用,完整的污水处理和回用;
土地:比较高的容积率,以减少村镇建筑用地的使用;
土壤:垃圾特别是有机垃圾在当地的回收。
(6)生态状态
交通能源:尽可能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同时,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方便安全的步行包括自行车的交通系统;
建筑能源:节能性建材,有效节约能源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公同使用可再生能源;
生物多样性:给野生动物和植物留下生存空间;
生态循环:尽可能把村庄与周围环境间的循环圈封闭起来,如水、能量、食品、资源。
1.5 国内外经验总结
(1)发达的产业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发达的产业经济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崛起,“珠三角”地区则具有强有力的外来投资拉动力,这些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雄厚的区域经济基础。
(2)多元化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条件和阶段特征,也都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利益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小城镇具有多种发展路径。
(3)完善的政策机制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方面机制创新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国外经验一般为后者,国内则更多为前者,随着市场经济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不断深入,政策机制应更多的表现在对市场的干预上,以保障公共利益。
(4)依据小城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近远期关系
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即使是大都市地区,内部也存在发展阶段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小城镇应根据各自阶段性特征制定发展策略,但也需考虑到长远利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北京小城镇规划实施的启示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布局总体架构已经确立,开始进入调整完善的关键阶段。城市建设重点已经 向外转移,在更大空间范围塑造城市,持续推进城镇体系和功能布局完善,促进均衡协调发展,使小城镇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针对目前小城镇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为促进小城镇规划实施,首先要明确促进小城镇规划实施的整体策略,是指导规划编制、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机 制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完善规划的有关内容,加强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更好的发挥规划对建设发展的引导作用。而政策和机制,是促进城乡统筹,保障规划实施 的关键所在。
2.1 明确整体发展策略
综合前面分析,北京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具有城镇内生发展动力较弱,发展条件多种多样,实施动力来源复杂,政策措施尚需探索的实际特点。因此,就要提高小城 镇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指导思想下的多路径发展,通 过试点不断探索完善。
2.1.1 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建设水平,增强城镇内生发展动力
首先,产业发展是增强小城镇实力的必要条件,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依托重要功能区、重大产业项目等城市产业及功能的向外拓展,完善区域经济平台,促 进小城镇产业的提升发展,强化镇级经济组织力量,并将产业集群发展与城乡统筹建设紧密集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提升小城镇发展地位,发挥其承接城市功能延伸、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小城镇规模,加大小城镇、农村地区建设的财 政、税收支持力度,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小城镇人居环境水平,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在吸引外来企业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地方主动 性。
2.1.2 重视发展差异,实施分类指导
正确认识小城镇发展的差异,合理引导,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以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为依据,对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应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首先,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与城市建设区的关系、城市生态保护要求、以及城市发展基础等等,区分不同区域和类型,明确城镇的主要功能,避免小城镇发展千篇一律,无序、分散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涉及地区内,是城市化区域。包括中心城、新城规划区及城市功能区涉及的城镇。
平原区,在中心城、新城以外的地区,是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区,也是城市农业生态区。主要包括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生态区的城镇,一般城镇;山区,以城市生态功能区为主。包括生态区的城镇,一般城镇。
其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制定有重点、分步骤的小城镇规划实施策略,因地制宜,可以采取农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及保留村庄并改善措施等多种模式并存。
综合来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中心城、新城及城市功能区涉及城镇内的农民将全面城市化,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依靠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机制保障等方 式,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城市化,实现绿色空间。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控制管理,合理引导外来人口的生存发展空间。
对于平原区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随着城市部分功能外溢,结合重大产业项目和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良好的城镇化发展契机。规划实施既要利用 城市建设有效带动城镇化,更要发挥地方的主动作用,应以农民自主型城镇化为主。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小城 镇。
一般城镇的发展受到交通、区位、环境资源的影响,整体上推进城镇化的动力不足。重点应放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迁村并点的成本较高,近期在具 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要重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农田保护,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应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作用,成为 农业产业化、农民城镇化的基地。
生态区的城镇,发展受到生态区发展条件的限制,不应简单的推进城镇化。应按照农民意愿实施自主化发展,以做好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提高农村居住生活 水平。还应该突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加强山区与平原区的合作发展,从而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弥补生态区自然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束缚,获得经济社会效益。
2.1.3 加强规划实施路径引导
应综合发挥现有的各种规划实施模式的优势,结合具体条件,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完善保障,加强服务管理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等方面。
农民主体,是在小城镇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主动性,保障农民利益。
社会参与,是要鼓励有实力和积极性的企业,通过资金、技术投入,重点带动乡镇产业发展,进而参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
2.1.4 鼓励试点探索
对现有规划实施模式的研究表明,每种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问题,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没有一种比较完美的方式。因此,必须重视规划实施的阶段性特点,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采取积极的实施策略,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稳步推进。
可结合区县、乡镇的发展需求,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较为成熟的小城镇作为试点镇,探索小城镇规划实施及发展的路径及政策创新。对于具有超前性的政策应谨慎选 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宜短期内大范围推广。同时应当注意的政策的连续性,一方面是体现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
2.2 完善小城镇规划实施与管理
在现有规划编制、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主要问题和需求,重点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完善对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实行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加强小城镇城市设计,建立规划动态维护等,实现规划与实施更好的衔接。
2.2.1 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完善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应统筹城乡规划,在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一体化规划体系,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整理及调整规划研究、城乡基础 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研究等,研究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对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应研究制定城乡衔接的区县镇村体系规划标准、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编制方法、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及标准,完善镇规划标准。尽快制定基础设施和公 共设施的适宜的配置标准,建议划分出刚性指标和弹性指标,划分出引导性的内容。各村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其公共设施的种类进行差异化配置。
还应关注对农村经济和村庄产业发展、集体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的研究。农村经济实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村庄规划偏重改善村庄生活条件, 对产业发展关注相对较少的状况,建议适当加重产业部分比重,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自主产业的支持,带动旧村改造。而且农村产业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村庄层 面,需要进行区域层面的研究,整合资源,实行总量控制,人地分离的管理策略。根据农民劳动力数量确定产业用地总量,土地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发挥土地 最大经济效益。
2.2.2 通过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引导控制用地开发方式
通过规划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城镇现状、规划及实施情况,在符合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规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城镇建设用地资源与村庄迁并的关系,住宅建设与 生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产业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妥善安排建设时序,提出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方案,统筹小城镇产业、人 口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建设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保障农民权益。
2.2.3 加强小城镇城市设计,引导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城镇风貌
把小城镇城市设计作为控规与建设实施之间重要的中间环节,通过充分分析现状产业、特色资源及发展中遇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遵循上位规划制定的规模和基本 布局的前提下,明确城镇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区域空间联系与地域文化特色,辅以城市设计导则和实施方案,提出合理的规划及政策建议,以塑造更具特色 的、全面发展的小城镇。
2.2.4 完善外来人口的配套服务与规划引导
随着小城镇产业发展,吸引外来人口就业不可避免,外来人口也是大城市基础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构成开放城市活力的一方面。因此,要结合小城镇发展现状的 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将外来人口纳入规划配套指标考虑的范围。要完善外来人口住房保障及相关配套服务,防止在小城镇产生城乡结合部现象。并充分考 虑外来人口服务配套与本地三产发展和农民就业相结合。
2.2.5 建立小城镇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目前小城镇规划方案的编制,是在现状分析研究基础上,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社会、经济、人文、交通市政等因素,确定该地区发展定位,协调各 方利益,统筹指导建设。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要求等各种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应逐步研究建立规划方案的动态维护机制。
对此,规划方案要区分刚性与弹性控制要素,刚性要素是维护城市整体格局、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他重要内容须遵守要素,弹性要素则为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留出空 间。在重大产业项目,区位、资源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在原规划实施出现相关问题等情况下,可以及时调整以适应发展要求。
2.3 建立相关保障机制
小城镇是城镇化重要的载体,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新的空间。城镇和农村联动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发展是小城镇规划实施面临的核心问 题。促进城乡统筹,重点是要统筹中心城、新城与小城镇联动发展,统筹平原与山区城市化进程,统筹城镇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资源高效利用。为此,要充分发 挥政府的作用,实现政策引导,机制保障。建议重点在以下方面进一步研究建立相关机制。
2.3.1 城市建设与农民城镇化统筹机制
加强落户新城、小城镇的重大产业项目对城乡统筹的带动作用,积极研究建立促进城市功能区及城市项目建设带动小城镇发展、带动地区城市化、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
首先,要制定用地开发建设与村庄拆迁安置捆绑实施机制,把城市项目建设统筹考虑农民安置作为规划实施的前提。要从产业配套、利益分配、分期开发建设与农民的搬迁安置等方面,制定实现城市建设与地方发展、农民权益统筹考虑与同步实施的办法。
其次,完善相关的政策及制度是规划实施的保障。城乡统筹涉及经济、社会、人口、土地等多方面的要素,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机制保障,以促进实施。包括社会保障方面、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方面、城乡规划衔接机制方面等等。
第三,规划的实施涉及土地、发改、规划、建设、交通、市政和环保等众多部门。各部门应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工作衔接,研究土地流转、财政、生态补偿机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等,在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下,逐步推进规划实施。
2.3.2 城市产业与乡镇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小城镇的发展应以产业为支撑,吸纳大中城市梯次转移的产业和依靠自身资源优势集群发展的产业,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两条并重的路径。
北京的小城镇具有依托城市科技的优势,承接城市产业辐射、转移的优势,建议将产业集群发展与城乡统筹建设紧密结合,在推进城市产业区、功能区建设发展的同 时,积极建立统筹城市功能区与相邻的城镇产业发展的平台,探索建立城市产业与乡镇产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即为城市产业拓展了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乡镇产业提升 发展,在市场、技术、资金、信息以及企业管理方面获得指导与帮助,培育主导产业,从而改变乡镇产业以房地产为主的局面。
2.3.3 区域统筹机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鉴于城市周边城镇、一般的平原区城镇以及山区城镇在区位条件、经济实力、资源优 势等方面差异明显,在分类指导的发展框架下,还应提倡突破行政区划带来的限定,通过各种类型的区域统筹,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效果。
2.3.4 生态补偿机制
在强劲的发展需求下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要实现以环境引导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强化。
在城市生态地区,生态功能是主要功能,在规划实施及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不必实现资金的就地平衡,要在制度上遏制以各种借口增加建设用地的做法。应加强市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参与、区域合作,以多种方式实现该地区的发展。
加大对规划的城市生态地区居民的补偿,通过优惠政策保证居民享有非生态地区居民同等的生活水平。同时,要控制进入生态地区居住的人员数量,可以积极研究吸引生态地区居民自愿城市化的政策,减少生态地区环境压力。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综合协调,需要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因 此,必须重视规划实施的阶段性特点,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积极的实施策略,不断探索,稳步推进,尽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 局。

 

相关文章

城市新发展观:经济轻型化之路(转)

  城市新发展观:经济轻型化之路 上海世博会所倡导的“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必将成为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并为中国在加速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纽约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纽约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核心提示 北起缅因,南至弗吉尼亚,跨越10个州的纽约都市圈之所以能够形成纽约、波士顿、费城、 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周围40...

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规划(转)

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规划 作者:李勋明 莫斯科与华盛顿同是世界两个 超级大国的首都,莫斯科建城800多年,华盛顿建城才213年,这两座城市的规划别出心裁、巧夺天工,其立意之高远不得不令人...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市化现象(转)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市化现象 来自:人民日报 作者 李强 所谓城市化,通 俗 地说,是指人口在城市迅速集中的现象。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看,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

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建立工业集中区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集中区所带来的集聚作用、整合作用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各镇工业集中园作为各镇镇工业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规划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城乡统筹规划,但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局、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属于什么规划层面,是等同于城镇体系规划,还是属于一种专项规划?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