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转)

admin12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257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




根据全国设市城市及其人口统计资料,1998年,全国设市城市已达 668个,建制镇达18800个,与1978年的193个设市城市和2173个建制镇相比,分别增加2.46倍和7.65倍。1998年,全国城市市区非 农业人口为29032万人,与1978年的7955万人相比,增加了1.75倍。1978年我国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6000多km2,到1997年设 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0000km2,扩展了2倍多。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我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 进行论述。
1 全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增长
1.1 城市行政等级及其变化
按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划分,1998年,在 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37个,比1978年的13个增加了1.85倍;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8个,比1978年 的27个增加了78%;20~2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05个,比1978年的59个增加了2.47倍;人口20万以下的小城市378个,比1978年的 92个增加了3.1 1倍。20年来,绝大多数大城市晋升为特大城市,大量小城市晋升为中等城市,大量县改市,而中等城市晋升为大城市的比例较低。因此,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 展较为迅速,而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1.2 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
1998年,全国特大城市人口7973.06万人,比1978 年的2988万人增加了1.67倍;大城市人口3259.86万人,比1978年的1995万人增加了63%;中等城市人口6183.51万人,比 1978年的1854万人增加了2.36倍;小城市人口4450.15万人,比1978年的1118万人增加了2.98倍。由此可见,中小城市人口增长速 度快于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从总体上看,与城市数量的增加相比,城市人口的增加相对缓慢,城市平均规模均趋于缩小。1998 年,特大城市平均规模为215.5万人,比1978年减少14.3万人;大城市平均规模为67.9万人,比1978年减少6万人;中等城市平均规模为 30.2万人,比1978年减少1.2万人;小城市规均规模为11.8万人,比1978年减少0.4万人。
1.3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及其变化
1998年,我国城市体系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0年来,中小城市蓬勃发展,中小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小城市,而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等级规模结构较改革开放前更趋合理(见表1)。
1.4 城市人口增长特大城市贡献率最大
20年来,全国城市人口共增长13912万人,其中特大城市增长最多,共增长35.8%;其次为中等城市,共增长31.1%;再次为小城市,共增长 24.0%;大城市人口增长最少,仅为9.1%。20年来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人口增长较为迅速,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较大。
1.5 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由小城市为主体向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过渡
如将一个国家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发展按其规律分为城市化前期、大城市发展、小城市发展、中等城市发展和均衡发展五个时期,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我国 的城市体系正处于小城市发展期。此外,从近期来看,与1996年相比,我国特大城市增加了3个,大城市增加了4个,中等城市增加了10个,小城市减少了 15个。可以说,我国城市体系的发展已有从小城市发展时期向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过渡的趋势。
2 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地带差异
2.1 城市分布密度差异
根据1998年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和城市人口的分布均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带国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4.17%,却集中了全国44.91%的城市和51.10%的城市人口;中部地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9.17%,分布了全国36.98%的城市和 34.11%的城市人口;而占国土面积56.66%的西部地带,仅分布了全国18.11%的城市和14.79%的城市人口(见表2)。
1998年,按每万km2的城市数计算,东部地带为2.21个,中部地带为0.88个,西部地带为0.22个,东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10倍。其 中大城市密度差异最大,东部为0.3个,西部为0.02个,东部是西部的15倍之多;其次为中等城市,东部0.68个是西部0.06个的11.3倍;小城 市差异最小,东部为1.23个,西部为0.14个,东部是西部的8.8倍。按每km2的城市人口计算,东部地带为82.16人,中部地带为26.64人, 西部地带为5.94人,东部是中部的3倍,是西部的近14倍。
2.2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差异
从总体上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带。1998年,全国85个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东部41个,占48.23%,中部35个,占41.18%,西部仅9个,占10.59%;7个人口3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中5个位于东部地带。
1998年,从地带内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看(见表2),东部和中部地带城市体系较为完备,大、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比例为41∶92∶167,中部为 35∶78∶134;西部城市体系则较为欠缺,相应比例为9∶35∶77,城市数量少,大城市比重过低,仅占城市总数的7.4%。由图1、图2和图3可 见,东部地带多数省区大城市和小城市比重较高,相对而言中等城市比重稍显不足;中部地带省区各类城市比例较为合理;西部地带多数省区大城市比重很低,西藏 和宁夏尚没有大城市,小城市在西部地带占绝对优势。从城市人口规模等级结构看,东部,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的56.2%,中等城市人口占2 5.3%,小城市人口占18.5%;中部相应的比重为46.8%,31.6%和21.6%;西部相应的比重为45.3%,30.8%和23.9%。东部城 市人口明显集中于大城市,而中西部城市人口相对集中于中小城市。从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发展看,东部地带处于小城市发展时期,中部地带处于中等城市发展时 期,西部地带则尚处于大城市发展时期。
3 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省际差异
3.1 城市分布密度差异
我国城市体系发展的省际差 异较三大地带更为显著。1998年,从城市数量看,最多的省区有54个城市(广东省),而最少的只有3个(青海省)。各省区中,城市密度最高的江苏省为 4.4个/万km2,最低的西藏仅为0.02个/万km2,前者是后者的220倍。从城市人口密度看,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江苏为147.57人/km2, 最低的西藏仅为0.12人/km2,前者是后者的1230倍。
3.2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差异
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看,1998年, 特大城市最多的辽宁省有4个,占全国37个特大城市的11%,人口占全省的51.18%,而有5个省区(近1/5)没有特大城市;大城市最多的黑龙江省有 6个,也有9个省区没有;中小城市各省区均有分布,但所占比重也是千差万别,中等城市比重最高的四川省为41.94%,而最低的青海和西藏省区为0,小城 市比重最高的西藏为100%,最低的广东省为40.74%。从各省区内看,江苏、山东两省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完全,比例较为合理,而西部地区的省区 城市体系残缺不全,缺少大城市,其中西藏仅有2个小城市,宁夏仅有2个中等城市和3个小城市。
从城市人口规模等级结构看(见表3),1998 年,辽宁省大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占全省城市人口的7 1.7 1%,而海南和西藏省区为0;中等城市人口比重中,四川省最高为50.80%,最低的西藏和青海省区也为0;小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西藏为100%,最低的 辽宁省为11.73%。由此可见,各省区城市人口规模等级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
从城市体系的发展状况看,各省区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时期各不相 同。目前,西藏、宁夏和海南省区尚处于城市化前期,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和青海等省区处于大城市发展时期,河北、河南、广西、山西、内蒙 古、浙江、贵州和福建等省区处于小城市发展时期,湖南、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和广东诸省处于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辽宁、江苏和山东诸省则已处于均衡发展 时期。
4 结论
4.1 从全国范围看,20年来,①特大城市和中小
城市数量增加迅速,而大城市增加相对缓慢;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中小城市快于大、特大城市;③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城市数量增长,城市规模趋于缩小;④目前,我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处于小城市发展时期,但已有向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过渡的趋势。
4.2 从三大地带看,目前,①城市网密度和城市人口密度,东部均大于中西部;②东部地带处于小城市发展时期,中部地带处于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西部地带处于大城市发展时期。
4.3 从省区看,目前,①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发展差异较三大地带更显著;②各省区城市等级规模体系所处的时期各不相同,西藏、宁夏和海南各省区处于城市 化前期,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和青海各省区处于大城市发展时期,河北、河南、广西、山西、内蒙古、贵州、浙江和福建各省区处于小城市发展时 期,湖南、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和广东各省区处于中等城市发展时期,辽宁、江苏和山东各省区则已处于均衡发展时期。

 

标签: 城市等级

相关文章

国外城镇用地扩张的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用地会不断地向外扩张。但是,城镇用地扩张又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克服此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对城镇用地扩张进行控制。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城...

房屋建筑中的色彩

1  绪论 建筑的形象通过形式、质感和色彩三要素来表达。其中色彩是最具造型活力、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因素。色彩的运用不仅体现建筑的人文特征,反映城市的时代风 貌,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建筑的色彩能...

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

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 作者:杨秋生 周生水 [摘要]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科学朦知状态下产生的一套学术理论,是对世界主动探知的经验积累集合,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以现代城市规...

“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陈 林1, 王 轶2(1.三峡大学 土木水电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摘...

城市更新项目成本及利润核算法律实务(转)

城市更新项目成本及利润核算法律实务 作者:刘义祯   经济性是项目运作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在取得项目之前,对一个项目的投入及产出做一个量的分析,至关重要。对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跨学科视角(转)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跨学科视角 现代城市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城市要素高度集聚的趋势已成共识。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布局、城市形态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民工市民化、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