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整个设计过程实例(转)
三、具体规划过程
要开始着手进行这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了,第一步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现在手上是“一清二白”,什么东西都没有。很自然我们会想到——收集资料。对,收集资料就是我们第一步必须做的工作。
而资料的有很多,哪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这就要根据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与重点、特点来进行取舍了。
我们要为一个城市做规划,不能拍脑袋想,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的,因此现状资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状资料包括哪些呢?***经济、人文历史、地理地质等都是需要了解的。但从规划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是微不足道,在总体规划中这些还有一定的重要性。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说,最最重要的现状资料莫过于现状地形图了。有了现状地形图,我们才能做出现状用地布局图,现状建筑质量建筑层数评价图等,然后才能对现状用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应为1:2000才合适,比例过大过小均会产生不便。)另外,由于地形图是过去一段时间测绘的,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图也不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们还需要收集到从地形图测好开始到规划时止的新建用地与建筑的资料,以及已报批但还没修建的用地与建筑的资料。再则就是还应收集一下现状的人口资料与照片等,这些可以为以后的规划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注:现状资料是所有资料中最最重要的,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上,可以说现状资料准确与否将是以后工作中工作量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现状资料不准确,将会产生很多的“返功活”,影响工程的进度与效率。现状资料的来源一般是由甲方(当地政府或建设局)提供,但有时甲方提供的信息并不全面,这时就还需要自己动手收集一下,因此现场堪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光有了现状的资料还是不够的。我们这次做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因此,收集总体规划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有很多,而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需要收集其中的几项就够了。一个是总体规划的路网。总体规划的路网是我们今后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的基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骨架大体上应该同总体规划的路网骨架相一致,否则就算方案做成了也很难被通过。局部地方路网与总体规划路网不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应在规划中清楚地说明它对总体规划路网的改动。二个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功能结构与规划人口分布图。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用确定整个城市的功能结构,但是对自己规划范围的地块还是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必须结合总体规划来确定,不能与总体规划相违背。三个是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图。这个是以后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一个依据。
有了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后,我们基本让可以开始做规划了。但是,由于总体规划的全局性与概括性,它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结构的规划,对于用地来说,只是一个大致的用地平衡,即用地的比例分配问题,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地块。特别是对于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它只停留在一个总的指标上,而对于各项具体设施没有说明,即使有说明的也只是按照一个理论上的标准确定的,与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除了这两种资料外,我们还需要收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部门意见与发展计划,以此来作为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也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这些单位包括:一是建设局和国土局。各个单位的征地与买地换地,都要在建设局和国土局进行报批,因此,这里的用地资料应该是最多的。并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做好之前,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会有一个非正式的规划控制管理依据,以此来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之前这段时间的报批工作。比如我们这次**县建设局就提供了一份他们的“现状控制路网”。在总体规划做好,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的这三年里,它们就是以此来控制和管理城市的建设的。因此这个路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二是教育局。教育局掌握着全县所有学校的资料与发展计划,他们对于整个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情况应该是最了解的。而且中小学的布置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我国当前科教兴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对学校的规划更应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详细全面地收集教育主管单位的意见更是必不可少。三是卫生局。在卫生局主要收集的是医院的现状规模以及今后的发展要求与计划。这是三个最主要的单位,另外还应收集环保局、园林局等单位对于各自部门的发展计划与要求等。此外,对于老城区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资料,就是各个要搬迁的政府单位的搬迁意象与说明。比如对于**县而言,大部分的单位是要搬迁至北部新城的,因此这此单位搬迁后的用地权属怎么解决就是一个问题,而有些单位,如教育局,是不搬迁的,而且现在正在重新装修,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
注:虽然说这些当地单位的意见资料只用来作为我们规划的参考用,但是收集它们仍是有必要的。困难的是这些资料比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都难收集的多。在有些管理较好的城市可能由政府出面收集好了一下子就提供了,而管理差的城市就很困难了,这时可能就需要麻烦一下,自己动腿,一家一家的亲自去跑了。如果不幸这样地话,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另外,从工程上来说,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对区域内的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的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划,因此,收集这方面的工程管网资料也是必要的。这方面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现状管网的走向,总体规划的管网布置以及当地相关部门(邮电局、水厂、燃气公司等)自身的发展计划等。
以上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资料(见第一部分)。这一步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资料有了,又该干什么呢?有了资料当然还需要分析资料,根据资料,再结合现场堪探的实际情况,找出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作为我们今后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对象。比如我们这次做**县规划,根据资料与现状,我们提出下列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用地布局上,用地功能混杂,工业用地分散,尤其是底商上住的形式普遍存在,相互干扰大,城市环境受到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低下。
2) 对外交通对城市干扰大,**路、2**国道既是对外公路,又作为城市干道,两种功能必然互相矛盾和影响。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主干路网络,也没有次干路与支路网的支撑,并且T字口,锐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车场,汽车沿街停放,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环境。
3) 护城河破坏、污染严重,既影响环境与市容,又为防洪防灾埋下严重隐患。
4) 城市景观风貌较为平淡,缺乏亮点,尤其反映城市个性的干道景观和滨河景观特色不鲜明;绿化与公园用地严重不足,从现状用地统计表上得知绿地指标为0,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休息质量。
然后,我们根据总结出来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的重点:
1) 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城北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结合旧城调整后的功能定位——商贸、居住、文化——进行用地结构调整,整治环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旧城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
2)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一是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二是城区内部道路以优化系统为主,近远结合,重点对过多T字口、锐角交叉口进行改造,长远控制,相机改造,以较少的代价达到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
3) 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结合护城河两岸的用地功能和文化内涵整治河道,规划滨河路,治理污染,使规划后的护城河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根据**县城特点,绿地系统以滨河绿地,小块街头绿地及山坡绿地开发为主,因地制宜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
5) 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本着利于城市环境景观塑造,增强开发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不同城市地段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的控制指标,既要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又要使规划管理实施有可操作性。
然后,当资料有了,问题也明白了,规划的重点也清楚了,现在来开始我们的规划就可以做到丛丛容容,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下面就谈谈具体的规划操作。
规划具体操作的第一步该如何着手呢?这里,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两种选择——路网或是布局。应该先路网还是先用地布局,其时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其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进行,同时开展的。我们这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因为总体规划的路网已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我们就可以参照总体规划的路网,然后再结合**县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干路网,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心三片”的功能结构与各片的功能定位,解决了规划的第一个重点——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功能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要求,往下深化路网,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明确各个道路的等级与功能,最终形成规划路网。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流动过程,它需要在这期间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对比与调整。比如说我们这次规划确定路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以总体规划路网与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为依据,再结合现状路网与现状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现存建筑质量较好的高层建筑,新建与在建道路与建筑,未建但已报批的用地与建筑,单位的已征用地等,经过路网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规划路网。至此解决了我们规划的第二个重点——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值得说明的是,路网的确定并不是经过一次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就完成了的。还需要向甲方汇报,听取甲方的意见与要求,回过头来再来修改路网。这里面就必然产生一个工作重复的问题。因为向甲方一次并不能仅仅汇报一下路网,还必须将用地布局规划,道路管网工程规划也连带汇报,因此,当有路网的改动时必然引发用地布局与其它工作的返功与调整,这些重复的工作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这次规划,我们在确定路网的同时,结合**县城的实际与特点,按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的原则,把护城河整治作为规划的重点,重新规划了河道的走向,适度加宽,沿河两岸设置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开敞空间,并沿河道规划设置了滨河路,加强护城河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以此解决了第三个重点——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这也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因为目前护城河周围环境恶劣,房屋破旧,居民大都是没钱的穷人,照此下去,这个地段极有可能发展成贫民窟的危险。并且这个地段由于配套服务设施过差,很多年都想买都买不出去。这次整治一方面可以消灭贫民窟,提高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地价的提升,带来经济效益,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
接下来,路网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用地布局填充。进行用地填充,要依据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过于笼统,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因此还需要充分结合现状以及收集来的单位搬迁与否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结合现状地形与绿化景观设置的要求,尽量将山头或陡坡的用地规划为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在主要的景观大道旁规划十米以上的绿带,再在适当的地方布置街头和居住小区绿地,以此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解决了第四个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进行用地布局的同时,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服务半径与规模大小要求,再结合收集来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最后完成整个地块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进行各个地块的控制指标的规划,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终成果,可能还要修改,这时仅仅需要大范围地分区地设定一个控制指标。然后向甲方进行正式的方案汇报,当方案正式通过以后,再按照城市设计的空间要求与地方政府的意见来逐个逐个地确定各个地块与分地块的控制指标,最后完成这张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控制图,解决了第五个规划重点——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