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城市的人性化细节(转)

admin12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490

近几年,城市排行榜花样繁多,城市发展报告争相出炉。“最具竞争力”、“最适宜居住”、“最适合投资”等一批“城市之最”,彰显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成就。当 越来越多的城市戴上光环的时候,城市的街头巷尾、广场车站,很多细微之处,从设计到管理的人性化细节,更是彰显城市魅力的地方。
绿化太少,公厕难找,盲道被占,人行道太窄,无障碍通道不够……是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出台了不少便民措施,但抱怨之声仍然不绝于耳。以公厕难找为 例,问题的背后,有城市规划中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建设表面文章过多的问题,有公厕管理脏乱差的问题,但也有人性化与现代城市管理相博弈的问题。
包括公厕、绿地、无障碍通道在内的人性化公共设施,不会直接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因此,这些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首先涉及了城市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的发 展理念。现在常常有一种倾向,建一座大桥、修一条大路、造一排高楼,许多人都有热情,可是,如果要建一所公厕、修一条盲道或一条无障碍通道,可能参与的人 就要少得多。这里面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和理念的问题。城市的人性化,往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突破。
城市建设的细节问题,往往是一道多项选择题,面对效益、速度、安全、方便、舒适等多个评价要素时,着眼于人的需要做选择,可能更能体现对人的尊重。人是主体,城是载体。城市对人性化细节的追求,应该用那句话来形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人性化细节 城市必修内功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做大容易,做强也不难,这些硬件都是有章可循,只要加大投入规模就可。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才是城市间较劲儿的内功。
漂亮的高楼大厦、时尚的商场、优雅的酒吧、豪华的酒店,这是城市的基本骨架。除此之外,一个城市也应该有时时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激动甚至感动的细节,这些细 节就像血一样流过我们的身体,像水一样滋润我们的生活,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因此产生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的细节,其实是城市的另一个高度。
细数那些有口皆碑的城市,青岛、大连、珠海、杭州,再细品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地,丽江、凤凰、周庄,就知道,经济水平仅代表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真正让人驻足的是这些城市的细节,正是在人们对这些细节的口口相传中,一个地方的魅力才得以被肯定。
张贤亮先生的镇北堡影视城可以说是银川市所有景区内细节内功练得最好最早的一个。十年前,那里的卫生间就叫作“轻松一处”,如厕时还可以看到随时更换的笑 话,那里的垃圾箱用柳条编织等等。董事长张贤亮的眼界和观念使那里的风格和细节成为旅游地的表率和先锋。也正基于此,镇北堡影视城获得了经济和人文的“双 赢”。
细节上的完善、周到更能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很多外地游客对银川的闲散生活很羡慕,当他们游走在光明广场和步行街时,很为那里休闲的氛围和人们脸上惬意的 表情所打动,银川城的喧嚣就因为加注了类似这样的细节,让我们的城市有了安定、沉静和休闲的气质。但是银川,作为一个有着历史传承的新兴城市,若想建成一 个“西北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城市”,还得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城市管理者们也许会发现,与建设高楼大厦相比,注重细节的难度和重要性或许 更大。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资,盖了多少大楼,修了多少广场,建了多少开发区,才是大手笔,才是善政,才是惹眼的政绩。而没有看到, 除了这些,老百姓所接触到的、所亲身体会到的却是门口的路边积水、晚上的路灯坏了没有修、如厕难、等车难等一些生活细节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并非如挟泰 山以超北海那样非人力所为,而恰恰是职能部门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城市管理者可以大有所为的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应该成为市政管理者必 须恪守的信条。一些举手之劳的人性化细节,不需要巨额的投入,只需要市政管理者真正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家居日常生活放在心上,把细节上升到以人为本 的高度来认知,一切都不在话下,一切都不再是难题。
标签: 公共设施

相关文章

移交给政府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如何登记(转)

 出让合同约定的移交条款能否作为产权归属的依据在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时,要求房地产开发商配套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及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这一做法在地方上比较常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产业用...

意大利城市规划刍议(转)

意大利的城市都是旅游城市,它的乡村,包括小镇和村落,大多可以作为乡村度假旅游地,尤其是托斯卡纳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是全球人都喜欢的美轮美奂的 度假旅游地。其实,他们建设旅游城市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在城乡规...

爱河港市—高雄

爱河是高雄的母亲河,也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 高雄的人口超过150万,自然环境优越,是一个有山海河湖的大都市。高雄的规划起点就是一个大都市,市政道路比台北还要宽阔,台湾最高楼也是在高雄。...

国外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国外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模式     ◆库里蒂巴的城市建设经验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建设经验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绿道:美国城市建...

浅谈小城镇用地规划的可持续性(转)

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 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