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地上 轻地下”岂能全怪城市规划
5月7日暴雨导致市区21条主干道瘫痪以后,5月14日,“水漫广州”二度上演。再降的大暴雨导致全城交通又陷瘫痪。中海康城小区的地下车库被暴雨淹没,车库成了“水库”。
在大雨中化为“泽国”的不只广州市,广东清远至连州高速公路也曾出现多处大面积塌方。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今年的洪涝灾害凸显了中国城市建设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
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副研究员崔胜辉最近接受《福建日报》采访指,中国近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有关部门对极端降水情况又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今年近期的极端天气,城市排涝系统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
此外,“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雪上加霜。绿地日益减少,水渗透不到地下,而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市区,最终导致城区出现积涝。
在面对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的暴雨洪涝灾害时,城市应该采取什么防灾之道?不同学者给出的答案包括: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及提高绿化水平,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可见绿化不止有利于环保,还有助城市防涝。
我看了这个文章,想问一下,城市建设就只有规划部门了,近10年来,很多地方高喊城市规划是龙头,真的是城市建设一盘棋了么?规划部门的意见你们听了多少?规划成果你们实施了百分之几?
市政、水利、水务、建管部门到哪里去了?财政部门的人到哪里去了?地方行政长官的眼里真把城市规划当回事了么?
城市规划是工具,一个可大可小的工具,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棋子。
哎,我们还是认真反思规划管理部门自己的问题先……
一是规划设计,诚然,很多地方在做城市规划前都没有认真收集资料,比如水文和气象资料,对历年最大瞬时降雨量的考证等准备工作还有欠缺,对汇水面积区域的考虑也有遗忘,而很多规划设计单位,更是只在设计说明里写入,在做方案时没有考虑,做这样枯燥的计算是很让人头疼的。 另外防洪专项规划估计很多地方的城市总体规划里是这张图的。
二是规划管理部门在实施一个地块,或者是一个小区时,确实是较少考虑到市政配套的问题,很少有地方是对排水、强弱电管线规划图做仔细的分析,大家从大部分小区路面凌乱的窨井盖就能觉察到这一点。
三是规划管理部门如果对城市建设有进度安排权的话,那么他们确实也还是很难先安排建设市政工程优先。
应该还是有其他很多问题……
我们也来看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除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外的专业部门的话语权比规划强,比如交通和建设,很多道路和桥梁的设计都不是规划部门做的,规划部门提的建议也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道路的配套设施。
财政问题,很多地方重视房地产开发,但周边的配套很少到位的,很多县城的城市排水排污管网没有建成,小区开发时,规划部门只能要求小区内部雨污分流,而对管道的标高和具体走向根本没办法控制,因为周边没有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