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混合有助区域繁荣
在许多城市规划的方案中,将各种功能分开,划定一个个区域已经成为惯常的做法,美其名曰"功能集中"。然而,今天来审视按照这样的思路规划的我们城市的现状,我们或许会生出一点点疑虑,这样,果真是最好的城市吗?
"那些希望把住宅与工作分离开的声音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的次数和时间都已经太多和太久了,以至于我们非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看明白,在实际生活中,缺少与工作混用的住宅地区在城市中情况并不很好。"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如是说。
■ 功能分区
带来交通压力
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之间的连接依靠什么?汽车。随着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的分离,区域之间的道路成为人们奔波于其中的途径。早上,人们从居住区涌往工业区,下午人们又从工业区涌往居住区,周末人们从居住区奔向商业区。大量的人流以同样的节奏,向同样的方向流动,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就好比是一队踏着正步过桥引起的共振,能量是平时的数倍。譬如在中山,周末的大信·新都汇聚集了来自各个区域的购物消费人群,以至于拥堵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我们常常认为,汽车的增加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能力购车了,却没有想到,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时间越来越多,是城市规划的不当造成的。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仍然延续着划分一个个功能区的做法,
居住在博爱路沿线的居民无论是出门吃饭,还是买一些日用品,必然会开车前往。这并非是这里的居民格外懒惰,而是由于在步行范围内,居民找不到可以消费、可以购物的场所。而住在竹苑社区的市民,回到家后开车出门的频率要比住在博爱路的居民少,因为,他们的消费需求只要步行几分钟就能满足,没有必要开车。
■ 功能分区
造成区域“孤岛”
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工业区和居住区必然不在同一区域,以避免工业污染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工业区除了极少数的员工宿舍,没有人会在夜间停留。人们早晨坐大巴进厂房,下午再坐大巴离开厂房。工厂之外,很少有人在工业区的道路上行走。另一方面,在白天的居住区,由于大部分居民都离开,这一区域的的人流量也明显少于夜晚。
由于人流的分散,无论是在工业区还是居住区,商业都因为没有足够的、持续的人流而维持经营,因此,商业只能往商业区集中,如此循环,在工业区,走上2公里可能看不到一个超市,而在居住区,也缺乏足够的餐饮、休闲场所。
功能的分区导致的结果是,拥挤的地方更加拥挤,荒芜的地方照样荒芜。在一个时间段内成为一座“孤岛”。
事实上,如果工业和居住没有如此遥远的距离,而安排在同一个区域,工业、居住、商业集中在一个区域,那么整个区域每天都有持续的人流,既保证商业的兴旺,也能够避免工业区成为“荒芜的区域”。居民的生活也更为便利。
如何能够通过日常的行为平衡各个不同时间段的里的人群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应和互相支持,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问题,而不是那种虚无飘渺的“环境”问题。
■ 混合用途
有助于区域繁荣
在工业发展阶段,尤其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对于城市功能的混合并没有很强烈的需求,相反,工业园区的建设或许还有利于生产链条的完善。然而,以人气为基础服务业发展阶段,必须走出以往的功能分区。
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