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社区发展及规划演变
解读美国社区发展及规划演变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 程推进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完善,美国社区规划从19世纪发展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设计理念。从最初重视社区景观营造的物质形态规划,到20 世纪中期强调社区服务功能的实用主义规划,到当代以人的感受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规划。这些理念有效指导了当时美国社区的规划和发展。通过介绍美国当代社区 规划动态,以及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诠释规划和设计理念要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相结合,规划的本质是创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社区,规划,理念,美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完善,美国社区规划从19世纪发展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设计理念。从最初重视社区景观营造的物质 形态规划,到20世纪中期强调社区服务功能的实用主义规划,到当代以人的感受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规划。这些理念有效指导了当时美国社区的规划和发展。
1 营造社区的艺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1.1 美国社区规划起源
19世纪美国东部城市在工业化的 带动下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突破了原有的市区范围,在近郊区形成了许多以居住为主的社区。最初这些居住小区 (subdivisions)紧邻市区,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在步行范围之内,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向外扩张。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像纽约、波士顿、费城 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居住小区与中心区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不得不通过航运、铁路或电车来作为居民的通勤工具。这些最初形成的居住小区仅承担单纯的 居住功能,在当时满足了那些在市区工作、购物和娱乐的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但还不能称之为一个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同时这些小区也只是进行了 简单的街区、街坊和地块的划分,并没有经过总体规划的考虑。
到了1850年代,一些有抱负的开发商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地块划分,而是将社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经过统一规划的社区, 例如伊利诺伊州的湖滨森林社区(1ake Forest)、新泽西州的卢埃林公园社区(Llewellyn Park)。卢埃林公园社区位于曼哈顿以西19km,占地162hm2,最初是由哈斯克尔(Haskell)作为一个封闭高尚社区进行开发,以供纽约的上 层阶级享用。其规划的特色在于设计了一个20hm2的中央公园,作为整个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轴线,住宅围绕中央公园进行布置,使得社区整体性更强。湖 滨森林社区位于芝加哥以北40km处的密西根湖畔,它的地形地貌与芝加哥周边的广阔平原截然不同,场地内地形起伏,溪流纵横。1855年芝加哥和密尔沃基 的铁路在该社区东部边缘设置了一个车站,使得该地块交通更加便利(图1)。由于该地块所具备的“郊区通勤”潜力,“湖滨森林委员会”购买了该处土地。委员 会还打算建立一所大学,以增强社区的吸引力,由于该社区是一个开放型的面向中产阶级的社区,湖滨森林委员会没有像哈斯克尔那样,将大量资金用于景观的营造 (图2)。新建的道路与原有小路相结合,使得对地貌改动最小,而且道路大多从火车站向湖滨呈放射状布局,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方便。
美国早期规划的社区充满了怀旧情调,就像英国村落和乡村庄园,其房屋沿曲折的道路星罗棋布。因此19世纪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涌向卢埃林公园和湖滨森林 这样 的郊区社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迷人的乡村环境,而且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当然美国早期规划的一些社区,大多是为社会中上层阶级所设计的。因此社 区的开发商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条款,如规定最低的住宅价格、住宅类型和建造要求等,这就排除了社会其他阶层购买社区住宅的可能性。
1.2 奥姆斯塔德(Olmsted)的贡献
19世纪后期,人们对于经过整体规划社区的向往,促使开发商、规划师和建筑师纷纷探索新的社区设计和开发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 践,景观设计师奥姆斯塔德在成功完成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之后,受邀承担河滨社区(dverside)的规划设计,这是他首次尝试社区的规划设计。凭借其丰 富的设计经验和天赋,奥姆斯塔德在河滨社区规划采用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手法,成为后来众多开发商和设计师公认的社区设计指南。
河滨社区位于芝加哥以西14km,占地648km2,场地原来是一片橡树林及农田,地势高爽,又有河流穿过,宜于建设。1860年代末,芝加哥与周边 地区的通勤铁路通车并在此设置了一个站点,因此奥姆斯塔德力图将这块场地打造成一个中产阶级的社区,河滨社区虽然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开放社区,但同时也十 分注重社区居民私密性的保护。每栋住宅至少后退街道9m,建筑间距保持在46m以上,虽然禁止使用栅栏,但房屋与街道之间必须种两棵树,不仅美化了社区环 境,还有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奥姆斯塔德的天赋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手法来达到开放性和私密性的兼顾,其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社区布局紧密与地形地貌相结合, 突出每个社区的地域特色。河滨社区内部道路依据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对场地的破坏,同时道路大多设计成大半径的弧形,以减少过境交通(图3)。河滨社区规划 最为人称赞的是其开放空间的设计充分与地域自然条件相结合,德斯普兰斯河流(Des Plaines River)拐角处岸线由于地势较低且在雨季的时候会被湮没,不适宜进行开发,由此奥姆斯塔德把这个地方规划成滨水公园,成为居民垂钓、游泳、散步的场 所。同时将社区中心(市政府、图书馆及主要公园等)布置在邻近河流拐角处的高地上,居住建筑为绿荫所覆盖,由此创造出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田园社区的景色。
河滨社区中开放的前庭草坪、房屋后退街道以及林荫道成为后来众多社区规划和设计的惯用手法。奥姆斯塔德将始于河滨社区的设计理念定义为一种公共开放 空间 的艺术形式,即充分结合地域景观特色的社区设计模式,以提供吸引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图4)。河滨社区在景观设计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思,但是由于历史的局 限性,奥姆斯塔德对于社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美好的郊区环境和完整的社区生活,规划方案中缺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考虑,没有就业岗位,商业服务设施也十 分有限,对于河滨社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3 霍华德“花园城市”的影响
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理论,其“花园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在郊区创造一个乌托邦式的花园城市,将城市便捷的生活和乡村优美的环境有机结合 在一起。“花园城市”的出现丰富了社区规划理论,给人们指明了一条建设美好社区的理想途径,对后来美国社区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事实上霍华德的理论 乃是建立在欧洲早期社会改革思想家和英、美规划设计先驱者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基础上的。早在1850年代奥姆斯塔德就提倡将城市生活田园化,并且在1870 年首先提出了“城市绿肺”的理念,并在其设计的一系列项目中,如纽约中央公园、康奈尔大学校园规划和河滨社区等,成功的实现了自己景观设计理念。霍华德充 分吸收了前人在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同时其理论不仅仅局限于景观设计的理念及手法上,而是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传统,把花园城市理论提升为一种社会改革的 理论。例如,他主张在新城中建立公有制的土地管理体系、主张实现自给自足的独立城镇的理念,都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设计理念而成为社会改革运动的旗帜。特别是 关于新城应该是自给自足的独立城镇的理念,仍然是当今美国社区的主要特点。
2 实用主义的社区规划(20世纪初——二战后)
进入20世纪,随着小汽车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郊区社区。为了应对美国社会出现的这些新变化,社区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纷繁复杂,也随之产生一系列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导向的社区规划理论。
2.1 营造功能完善的杜区
20世纪之前,美国社区的开发过程通常源于某个开发商获得政府的批准,授予其开发一片土地的权利,然后大多数开发商将其获得的土地划分为许多地块,然 后再出售给建筑商来修建并销售房产。尼科尔(Nichols)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发现其实开发土地和房屋建设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而且还能获得更大利 润,因此他既承担了社区的土地开发,也肩负起房屋的建设与销售。尼科尔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他的梦想是创造一个成功的社区,只有掌握了整 个社区的开发过程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因此他既是开发商也是建筑商,同时他还投入了大量精力为社区发展提供必需的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通道、零售商店、社区 服务设施和其它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
尼科尔十分注重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因为他认为健全的家庭生活应该由亲密的邻里关系和紧密交织的社区活动所构成,而学校、教堂、商店、社区活动中 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是产生这些活动的场所(图5)。为了促进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尼科尔低价甚至无偿将社区土地提供给学校、教堂、社区中心等。经过多年 的实践,尼科尔将他的社区理念运用到美国许多社区的建设之中。
2.2 基于小汽车的社区规划
1930年代美国进入了“汽车崇拜时代”,小汽车的出现使得郊区社区与市区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使得人们的通勤方式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 迅猛发展。当然小汽车的普及也给社区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小汽车出行而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社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斯特恩(Stein)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念与满足小汽车需求相结合,在纽约以西26km规划了占地60hm2的雷德本(Radburn)社区(图 6)。为了减少小汽车对居民生活的干扰,社区规划采用了人车分离的交通理念,在一个邻里单位内有许多尽端道路,住宅围绕尽端路布置,步行道在住宅后面自成 系统,不穿越任何机动车道,同时每个邻里单位都以开放空间为核心,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雷德本的规划理念迎合了小汽车时代市场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 系列的消极影响,例如,道路用途单一,街区变得尺度巨大不适于人行。
2.3 “速成式”社区规划
随着二战后美国大兵的复员,以及随之而来的“婴儿潮”,使得美国郊区化进入高潮,为了应对当时巨大的住房需求,莱维顿(Levitt)这种“速成式” 的社区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成功的社区发展模式。莱维顿最初是由莱维特父子在纽约郊区建造的社区,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建造简单、便宜、可大规模生产的 住房,还配备家具和主要设施,可以出租或出售给住户(图7)。此外莱维顿也十分强调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在每个邻里内部都配置了小学、游泳池、休闲广 场、商店、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而且其住宅的户型和规模可根据业主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深受广大白人中产阶级的青睐。莱维顿这种社区建设模式为众多社区效 仿,加速了美国郊区化的进程。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它追求社区居民的同质化,所提供的住宅大多为独栋别墅,使得中产阶级以下的居民难以承受,具有明显的保守 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居住区分离等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3 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规划(1980年代至今)
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的社区规划,解决了当时美国居民对于住房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郊区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邻里关系涣散、过度依赖汽车、交通状况恶 化、污染严重、城市中心衰败等问题。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功能分区等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反思,并首先在社区规划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企图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完整的 生活品质,重建社区和邻里关系,逐步摆脱过度依赖汽车的情况。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如:家庭办公室、邻里网络中心的出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少开车 成为可能,也为后来新城市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特别是新郊区族群的支撑,使得新城市主义得以盛行。
3.1 新城市主义的源起
当设计师们在规划社区时往往借鉴前人的规划法则,但很少能够创造出同样精彩的社区。因为设计师们只是套用了他们的形式,却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这就使 得奥姆斯塔德紧密结合地形的林荫道常常被简单地裁弯取直,以降低前期投入费用,加快建设进度。许多社区成了一排排重复排列的“小盒子”,房屋的前院和后院 空间也被大大压缩。
雷德本的理念也同样被扭曲了,社区核心的开放空间成了利润丰厚的高尔夫球场,或者缩小成一个护栏围合的游泳池。尽端式道路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使得 社区开放空间所剩无几。而且社区规划也逐渐受到功能分区思想的影响,居住、商业、就业、娱乐等空间的相对分离也造成了社区活力的下降。使得人们对于过去的 社区规划进行反思,并开始推崇传统欧洲紧凑型的城镇空间形态,强调用地功能的混合、人的尺度、TOD模式以及场所感的创造。
3.2 新城市主义的尝试
1980年代早期,建筑师杜埃尼与普莱特·柴伯克(Duany and Plater-Zy- berk)受邀参与佛罗里达州一个32hm2面向墨西哥湾的社区规划。厌倦了平淡无奇的社区规划,两位建筑师想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他们认为奥姆斯塔德 19世纪中期的规划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面向海滩社区的建筑控制,因为场地条件决定了不能够通过大量茂盛的树木来塑造公共空间,住宅前面缺少树木的掩蔽,使得 每栋建筑风格的相互协调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他们针对开放空间周边围合的建筑,制定了严格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建筑风格的统一,创造整体的社区形象。
海滨新城由于紧邻墨西哥湾,社区面对着大片海滩可作为居民娱乐休闲空间,因此社区规划没有照搬20世纪中期斯特恩在社区内控制大片开放空间的理念,而 是提高了社区的毛密度,平均每公顷10户住宅,街道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停放小汽车,紧凑的社区布局避免了尽端路和地下人行通道的产生(图8)。开发商希望海 滨新城能够拥有出众的地域特色,因此他和设计师到佛罗里达州各地去实地考察,希望能够找到传统佛州建筑的共性之处。通过对当地建筑的围栏、前廊、人字屋顶 等建筑细部的详细考察,他们制定了海滨新城社区建设导则,对用地比例、建筑细节、工程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成为了指导社区规划实施和住宅建设的 纲领性文件。
如同河滨社区的林荫道和雷德本的公共开放空间,海滨新城社区规划引发了一场“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设计运动。1993年,由于受到海滨新城社区的鼓 舞,一 群建筑师、规划师、环境保护者、开发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许多推崇传统邻里关系的人们共同组成了新城市主义协会。新城市主义协会的出现激发了大众对于 当代社区发展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思考,也通过市场的手段去不断完善社区规划。
3.3 新城市主义的推广
新城市主义协会认为社区规划设计应该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强调的步行为导向,并构建基于社区的公共开放空间。最初这些原理基本上只 是应用到较小的社区和再开发项目,到了2002年,出现了一些以新城市主义为理念的大型社区,马里兰州的肯特兰社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因为肯特兰社区是海滨新城面积的四倍,因此其规划设计范畴不仅局限于围栏、前廊和人字屋顶,还包括地块形状和用地类型。肯特兰社区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将 社区设计回归到一个更有利于人的交往,并以人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因此社区内的组团规模以人的步行范围为依托,居民日常活动基本可以轻松的通过步行、自行车 或者电动车来完成。而且在街道应该属于人而不是汽车的指导思想下,该社区规划十分强调将街道和步行道回归到公共空间,因此在街道景观和街道两边住宅设计等 方面都力图促进人们的交流,例如非交通性干道,大多采用小尺度的街道断面,增加人行道的宽度,街道景观丰富多变,两边建筑类型统一,同时住宅前门都面向街 道,而且压缩了前院空间,使得街道与居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图9)。规划还非常注重社区多样性的发展,每个组团内除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别墅以满足中产阶级需要 外,还在区位良好、景观优美、服务设施密集的组团中心位置紧凑布局一定量的多层公寓楼,使得很多单身的工薪阶层也可以负担得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丰 富了社区的居民构成,给社区生活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4 总结及启示
美国社区规划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其规划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注重物质形态的规划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工业化初期当 社会物质条件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对优良的生活环境进行不懈的追求,从而使得奥姆斯塔德和霍华德等人强调社区景观特色的营造成为一门艺术,此时的社区 规划可以称之为物质规划,强调的是形式和构图的美感。到了20世纪美国进入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社会财富日益增多,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高品质生 活的向往,社区规划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以解决市场的需求。当今美国社区规划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性规划,在规划设计中十分注重人的感受,强调地域特色以 及用地的混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区规划理念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追求和价值观。当工业化初期中心城环境 逐渐恶化,人们向往郊外优美的环境,欧姆斯塔德的河滨社区受到大家的青睐;当小汽车开始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围绕小汽车为核心展开,顺应当时的形势,人车 分离的交通组织、尽端式的道路设计理念成为一种潮流;而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社区规划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城市主义。无论规划理念如何 变迁,其本质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由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均有一定规律性,我国城市面临许多美国城市曾经遇到的问题,因此可以从美国社区理念的变迁中找到一些答案。当然也要认清两 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能盲目照搬套用,要对两国情况有较清晰的认识,要分析地借鉴,没有一种绝对的规划理论能够通用于所有的规划之中。因 此我们在运用规划理念时要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做出适当的判断,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规划的本质,真正做到为普通大众做规划。
作者: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徐昊 罗燕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