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点评青岛城建(1958年)
195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青岛主持召开中国建筑学会专题学术讨论会,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对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其观点择要如下,今天看来对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城市特色仍有启发意义。
善于利用地形是青岛城市规划建设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青岛的地形自然划分了城市区域。胶州湾的环抱和青岛西面 的地形决定了海港的位置,也决定了铁路的线路。山岭和沟壑的起伏把这个城市天然地划分成几个区。海滩的位置决定了海水浴场和疗养区的位置。因此,青岛城市 规划的分区问题,大自然已经用它特有的粗线条给我们画出来了。
市内交通干道的分布和许多地区道路网的布置,一般地说,基本上做到了配合地形,利用地形,这是青岛市城市规划中值得学习的优点。
地形的利用还体现在排水问题上,有些地方就利用山地道路的自然坡度在路旁做出很浅的明沟,解决了雨水排泄问题。地下管道也很好地利用了地形的条件。在平原城市中,排水管道的竖向设计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在山地建设城市,只要因势利导,排水问题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小区和街坊规划、建筑群和个别建筑的设计上,高低起伏的地形虽然给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和所谓“局限 性”,反而可以促成从使用上、经济上和美观上看来,比平地上产生更好的效果。市南区有些坡地上的住宅还说明,只要规划设计得好,山坡的地形还可以帮助对阳 光、空气和风景的选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地形和随着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来安置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来丰富市容。
从对青岛的分析看来,青岛这个城市许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地形――山城――所决定的。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山地不宜于建设城市,青岛的实例就驳斥了这种观点。作为一个现代城市,青岛说明在山地建设城市,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效果是很好的。
为了实现道路与建筑、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青岛道路的走向,一方面配合等高线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和山、 海、建筑物相配合,使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都有良好的对景。例如青岛路以市人委大楼(今市人大、政协办公楼)为轴线主体;火车站是广西路、兰山路尽端的对 景。贮水山、观海山、信号山、鱼山、青岛山这些山头,在许多道路上都可以看见。从街道上到处能够看到山景,更增加了山城的城市风格。
红瓦、黄墙、绿树是青岛的一个美丽的特征。在建筑色彩和材料方面,红瓦和周围的绿树及山色对比,黄墙的浅色为 绿化的深色衬托,与环境协调而使人感到明朗轻快。但这不等于说在青岛或其他山区只有红瓦黄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主要的是色调必须配合协调。青岛的很多单幢 小楼房都采取了同一色调,因而呈现一种一致性,效果特别良好。
青岛建筑中采用石材的很多,是合乎就地取材的原则的。对于同一类材料作不同的处理,如运用不同色彩的石料,作 光面或毛面的处理等办法,也是达到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在同一幢建筑的墙面上,可以配合着使用多种材料,如齐东路住宅,有不同深浅的黄色墙面和白色墙面的房 屋建在一起,也显得很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