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 读书笔记(转)

admin13年前专业图书3003

《城市意象》 读书笔记


作者:凯文·林奇
环境的意象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 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 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彻底放弃。研究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通常要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先前 的经验。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关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回忆中,意味深长。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的活动,是与静止的物 质元素同等重要的。在场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的观察者,也与其他的参与者一起成为场景的一部分。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相关事物混 杂在一起,形成部分的,片段的印象。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城市不但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共同感知,或享 受的事物,也是众多建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建设改造的产物。尽管一段时间内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的变化从不间断。城市的发展史中由一系列连续的片 段组成,局部作用职能作用于它的发展和形态,并没有最终结果。
可读性
主要着眼于城市 的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亦即容易通过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的形态的特性。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城市意向分析城市的视觉品质,一个可读的城 市,它的街区,标志或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我们不能将城市仅仅看作是自身存在的事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在 探路过程中,其决定作用的是环境意向。这种一向是个体头脑队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的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迷 失”在我们的词汇里不但意味着简单的地理方位的不确定,也暗示者更大的灾难。一个清晰的意向可以使人方便快速的迁移。有秩序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可选择的可 能性,是获取更多信息的起点。一出好的环境意向能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能由此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是一种与迷失方向之 后的恐惧相反的感觉。意味着最甜蜜的是家,不仅熟悉,而且与众不同。一个整体生动的物质环境能够形成清晰的意向,同时充当一类社会角色。组成群体交往活动 记忆的符号和基本资料。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也拓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秩序明确,细枝末节都很相近的环境可能会阻碍新活动形式的 开展,我们追寻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开放的,能不断发展的秩序。
营造意象
环 境意向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意向 的聚合方式:真实的物体很少是有序或显而易见的,但经过长期的接触和熟悉之后,心中就会形成有个性和组织的印象。另一方面,那些第一眼便能确认并形成联系 的物体,并不是因为对它的熟悉,而是因为它符合观察者头脑中早已形成的模式。另外,新鲜事物的结构和特性通常十分鲜明,因为它们具有体现和影响自身形式的 惊人特征。公众意向——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 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结构与个性
环境意向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 蕴。假如一个意向要在生活空间内充当向导作用,它必须具备几个特点:首先,在实用性上,它应当充分而且真实,其次,具有安全性。开放的,适于变化的意向将 更受欢迎,它使个体可以不断调查和组织现实,由空间允许个体描绘自己的图像。最后,它应该还有一部分意向可以传授给别的个体。

可意向性
即 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向的特征。一个高度意向的城市(外显的,可读的或可见的)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 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环境这种给人以美感的特点不但应该简化,而且要持续深入。这种城市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互相清晰连接, 能够逐渐被了解。敏锐或熟悉的观察者可以排除最初意向的干扰,获取新的美感的印象。每个新的部分都与许多先前的要素有关,观察者能有清楚地了解周围的环 境,辨明方向,毫不费力的迁移。
二、三个城市
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分别 分析各个城市的各个方面,总结共同主题。人们能够适应环境,并从身边的材料中提取出环境的结构和个性。尽管在城市意象中使用的元素类型可能随实际形态的变 化所占的比例不同,但它们的种类以及使意象或强或弱的特性,在这三个城市中仿佛十分相似。不过同时,在这三个不同的物质环境中,人们的方向感和满意度仍然 存在显著差异。
三、城市意向及其元素
1 道路
特 定的道路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变成重要的意向特征,经常穿行的道路当然具有最强的影响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向特征。交通线中心的一些阻碍经常是 道路结构变得复杂。另外角度讲是将经过的交通流量集中起来,使结构变得清晰,因而这种阻碍会在概念上占主导地位。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聚集处会在观察 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典型的空间特色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向。特殊的立面特征同样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 道路的重要性,道路此时还能够起到边界的作用。
有时道路的重要性主要归纳为其结构原因。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 市的整体意向。道路只要可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这显然也是其功能的需要,人们通常依赖的就是道路的这种特性,当然其他因素的连续也十分重要。道路还应 该具有方向性,通过一些特征在累积的方向上渐变,沿线的两个方向能够容易区分。另外,人们习惯去了解到路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 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够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道路的可度量性使人们能够确定自己在整个行程中的位置,知道已走了多少路,还余多少路要走。既然道路有了方 向性,下一步就像探究它是否相互联系,即其方向能否在更大一些的系统中获得参照。通过限定空间视野,或是在显著位置设置出色的建筑物,形成方向的突然转 变,将会增加视觉的清晰度。道路交叉点会显得十分突出。水路是决定城市各部分布局的基本因素。经过四个路口的交叉点会带来麻烦。混乱空旷的广场也会使道路 是去通道的连续性。道路分叉形成两条均很重要的道路让人难以分辨。意向中少数几条重要的道路,只要它们之间有牢固的联系,就可能忽略其中细小的不规则,形 成简单的结构。大量街道重复关系充分有规律可循时,就能够被看成是完整的网络。
2 边界
边 界是除了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他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参照作用。但观察者并没有把它与道路同等使用或对待,他是两个部分的分界线,是连续过 程中的线形中断,比如海岸、铁路线的分割,开发用地的边界、围墙等,是一种横向的参照,而不是坐标轴。这些边界可能是栅栏,或多或少地可以相互渗透,同时 将区域之间分开来;也可能是接缝,沿线的两个区域相互关联,衔接在一起。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视觉上占统治地位,形式上也连续不可穿越。尽管边界的连续性可 见性十分关键,但强大的边界也并非无法穿越。许多边界是凝聚的缝合线而不是隔离的屏障。边界通常也是道路,观察者能够沿着它移动,于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其交 通意向。这种元素通常被划为道路,致使同时具有边界特征。边界有时可能和道路一样具有方向性。
3 区域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区,是二维平面,观察者有从心理上“进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特征。
区 域是城市意向的基本元素,决定区域物质特征的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它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纹理,空间,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使用,功 能,居民,维护程度,地形,等等。典型特征被作为一个特征组被意向和识别,也就是主题单元。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意向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的强化。社会意义对构 造区域也十分重要。一旦区域的主要需求得到满足,确立了与其他城市相对比的主体单元,特别是在那些偶然的元素的出现有据可循时,其内部的相似程度就不太重 要了。区域有各种各样的边界,其中一些严格,明确而具体,另外一些模糊不确定,还有一些没有边界。边界得次要作用是限定区域,增强其特性,但无法构成区 域。强硬的边界可能阻碍区域之间的过渡,给人增添混乱的印象。一种区域是围绕一个强烈核心,主体单元向外渐弱,递减的区域。有一些区域是内向的,只是自身 存在,很少与外部城市发生联系,比如中国城。一些区域是外相的,像外与周围的元素联结在一起。有的区域单独存在,有的相互联结在一起。
4 节点
节 点是观察者可进入的战略性集点,典型的道路联结点或某些特征的集中点。位于联结点的元素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自然而然被假设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清楚表达转 换的空间环岛,地铁站,火车站,有代表性的空间,植物和活动,构成了可能是城市环境中鲜明的节点。节点是联结点也是聚集点强大的物质形式对识别一个节点并 非绝对必要,然而一旦空间有了形态,其带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难忘。节点如同区域,有内向和外向之分。
5  标志物
标志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的物质元素。似乎存在一种趋势,就是越熟悉城市的人越要依赖于标志物系统作为向导,先 前使用连续性的地方开始欣赏独特性和特殊性。由于标志物是从一大堆可能元素中挑选出来的,因此其关键的物质特征具有单一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或在整 个环境中令人难忘。标志物可能有清晰的形式与背景形成对比,占居突出的空间位置,就会更容易识别,被当作是重要事物。人们使用远处的建筑物仅仅是为了确定 大方向,更多是一种象征性方式。标志物有可能独立存在,就是没有其他辅助因素的单一事物。这种标志物的参照作用一般比较模糊,人们记忆中更多的是一组节 点,它们之间通过重复而相互强化,并根据前后关系进行识别。声音和气味有时可以强化标志物的形象。为了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和功能上的有效性,这种序列必须 充分连续,虽然节点处的细节会比较密集,但整体上没有长的间隔。它有助于人们进行组织和记忆。
6 元素的相互关系
不同元素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他们仅仅是在城市尺度中环境意象的素材,他们只有共同、构成图形时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形式。
7,变化的意象
人们勾画地图的先后顺序能够表明,意象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的,这也许与个体最初熟悉环境时使用的方法有关。
最常见的是,意象沿着熟悉出行路线的方向发展,然后向四周发散。
先是画一个封闭的轮廓线,比如波士顿半岛,然后向中心填充。
先画出一个基本的重复图形,也就是道路网络,然后再在其中舔加细部。
少数一些人先是画出一系列临近的区域,然后在详细绘出他们的相互联系和内部结构。
从一个熟悉的核心区域或是一个复杂舒适的元素开始画起,其他任何事物都能与之发生关系。
8 意象特性
在意象组织精度增长的连续同意体中存在四个阶段:
各个元素独立自由存在,各部分之间没有组织和相互联系
结构在意象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各部分之间根据大致的方向,甚或是相对的距离发生一些粗浅的关联,但总体上仍然缺乏联系。
也许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构是灵活的,各部分之间以松散可变的方式相关,联系松散而有弹性。
随着联系的不断增加,结构也就变的有了刚性,各个部分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紧密的联系,所以的变化都发生在内部。
四、城市形态
城 市的形态应该并不十分明确,针对居民的愿望和理解理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当然城市形态首先应具有应该表达的基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 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在此都能表现得有声有色。若环境组织清晰,个性鲜明,那么市民就能够像他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城市是人创造的,横是 给人最精彩的感觉应该是“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
五、新的尺度

感想:
这 本书的结构性非常强,快速的翻阅和摘抄的方法很实用。这种方法对于掌握书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很有效。在掌握了作者的思路以后,具体的内容都可以向头脑中已经 形成的框架添加,非常有收获。另外有感于他的研究方法。它所举出的实例无非是美国很有限的几个城市。并没有像一些中国的学者一样不博古通今,但是证据很有 力度,是经过自己的调查和证实而得到的。对人的意向分析透彻,深入。一些潜意识的东西,它也能把它提取出来并加以理论化。

相关文章

推荐《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

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 《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原著第2版)》作者亚历山大·加文是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和学者,他调查了过去100年期间美国上百个城市的300多个规划项目 和开发计划,考察了规划项目...

《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实务和案例》

边经卫编写的《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实务和案例》是一本集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实务和案例为一体的实用性图书。 本书的编写以法规政策为统领,以依法行政为平台,以规划技术为基础,扼要地介绍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

拼贴城市/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

拼贴城市/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 作  者: (美)柯林·罗 等编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

城市经营——理论·运作·制度创新

城市经营——理论·运作·制度创新 作  者: 陈岩松 著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内容简介 城市战略经营是以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在城市战略定位和战略框架指导下,...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作  者: 沈玉麟 编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9-12-1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古代、中古、近代及现代四个历史时期阐述了外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与特点。作...

理想空间(26)住房政策与住房建设规划

理想空间(26)住房政策与住房建设规划 作  者: 栾峰,彭敏学 主编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住房建设规划和政策为主题的,及时介绍近期国内不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