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种协同设计背景下的民用总图角色之二 ――――――――多工种协同设计背景下的民用总图角---——基于总平面报建的思考
总平面报批图的性质
总平面是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计人员在一个项目前期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开好头,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所提供的总平面报批文件应使规划管理部门得以判断该场地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将规划条件落实到位;
2.总平面报建图不仅仅是总平面定位图,不是简单的数字对照。从这张图上所综合的信息,需要清楚的反映建设场地与周边交通、竖向、环境等的各项关系;
3.对场地内部各类公用配套设施、工程措施等的设置做出明确安排,由此审批人员可以判断建设场地是否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建构筑物群体、单体运行所需的条件,或者需要补充完善其他何种设施才能够有效运行;
4.对房地产开发、大型公建来说,总平面确定了,便可以进行自己的投资回报分析。
5.认识到总平面图的法定地位。新版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总平面图的法定地位做了明确规定:第五十条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国家及地方对总平面报建的相关文件和规定
目前在报批图上出现最多的是:报批图绘制上出现混乱,不清楚该表达什么,表达到何种深度才能满足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熟悉常用法规规范。设计院对新政策法规的获取和领会相比规划管理人员来说存在滞后和不足,所以会有表达领会上的误差。纵向的法规体系从国家、省、市到地区等;横向来说有土地、规划、消防、公安、交通、环保、市政、园林、文物等部门的相关规定。设计人员平时对这些都应有所了解,以防出现缺、漏等原则性问题。对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报批图的深度相当于初步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以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来绘制总平面报批图。实际来看各地都有自己的编制细则,使得报批图在具体表达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这时应以报送审查的地方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准。
2.上一阶段规划成果是进行总平面设计的依据。设计人员注意索要上一阶段的控规或修规文件。经批准的控规成果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指导文件,其上对场地出入口开口数量、位置、出入口标高等均有规定,并且是通过公示的,设计人员应该尊重;在修规文件基础上绘制总平面,相当于二次设计、方案优化,这时要着重规划意图的落实、注意处理好与周边的交通组织,不能就场地论场地。
3.总平面图报批时序的差别。总平面图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送审的内容之一。实际中有多种情况:按建设时序,有一次报送,也有分期报送的;按项目规模,有单独审查,也有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同时送审的;无论如何都要求设计人员对项目整体进程有所把握。
4.在前期报建阶段应附必要的竖向设计图。竖向设计、工程管线设计图有时候需要单独送审。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于重要的交叉路口的建筑和场地的竖向往往要求比较严格。在前期如果有较成熟的竖向设计对项目的深化是十分有利的。
5.四界关系、配套设施一定要清楚。总平面图中对四界关系的要求:以现状1:500地形图为底图,标注用地边界折点坐标,相邻道路红线和道路名称、宽度,申报项目与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申报项目和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和高度等。[1]配套设施的位置、用地范围也必须明确。前期如果对配套设施不能充分考虑预留,会带来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设计人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障总平面图的稳定性。总平面报批图是设计人员已经掌握了场地的大部分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地质勘察、用地地形图、防灾、规划管理要求等)绘制的。如果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把控,则设计人员很难把握项目总平面方案的稳定性,更谈不上单体设计的稳定性。
2.消防和人防是总平面报批中两个方面重要的方面。这两项都对总平面布局及建设规模有重要影响。但是他们的报批时间实际中往往不同步,总平面审批之后再进行这两项审批时,可能还将存在对总平面图的修改。消防审批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涉及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给水布置等;人防审批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涉及人民防空工程的轮廓线、出入口、地面环境等。这些内容总平面布置图都要表示出来,以供相关部门的审查。
3.核查总平面图来源。总平面图若为甲方提供的电子文件,图纸与电子文件可能会有对不上的情况。这时设计人员需要先核对尺寸,不能直接就用,以防总平面报批图电子文件与报批图不相符,出现红线的尺寸对不上,间距不够等情况,影响报批进度,待单体设计完成,才发现距离不够则已晚矣。同时设计人员应提高报批图质量,便于审查人员方便快捷的对照审查,也方便后续设计人员提取有效信息。
4.报批阶段滞后于设计。这是设计人员最不愿意遇到的情况,也是目前项目迟迟受报批影响的一大原因。因为一旦设计图纸已经使用,规划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操作起来可能会很困难。例如补建的消防车道压在已建的地下构筑物上,而地下构筑物又没有考虑这部分荷载,修改起来十分棘手。设计人员应心中有数,尤其是在项目前期阶段:如建筑控制线、消防扑救面、管线通廊宽度等,要根据规范预留控制。
5.报批阶段不能完全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在施工图深化过程中暴露和解决。规划审批也有所偏执和疏漏、甚至吹毛求疵。设计做的细,虽然能暴露更多的问题,但难免就招来更多的挑剔;过粗则达不到设计深度,影响报批的进度。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深度要求,仔细对照。
6.有效保证施工图与报批图的一致性。对于甲方不合理及违反规划规定的要求,要站稳立场,以防对后续项目设计、验收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在明确总平面报批图性质的基础上,平时注重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文件和规定,注意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有助于规划设计人员顺利完成总平面图的报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