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077

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

作者:李大鹏 吴毅 陈燕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属于比较特殊的公园类型,是街区的一部分,它的改造对传承和发展街区的历史文化、改善街区的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需要、促进街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雨湖公园改造设计对历史街区公园改造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公园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园改造;设计;理念;主要内容

AbstractParks in the urban historical street are special park type,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eets. Its transformation is significant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 culture,improving their environment,satisfying urban dwellers’ functional need and promot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Yuhu Park,the key points,the difficult points and main contents were analyzed,so as to offer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 park.
Key wordsurban historical streets;park transformation;design;ideas;main contents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反映着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信息。随着城市旧城区 的改造,历史街区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处于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将如何进行改造,如何通过改造使得公园整体综合效益的发挥既符合历史街区 的尺度和风貌,又适应历史街区发展的需要,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对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 路。

1公园概况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市老城商贸中心城正街街区内,该街区从北宋时期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湘潭市城市中心,街区内场地复杂,拥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和废弃工业用 地,这些场所都是不同时期湘潭市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建于1954年,是一座模仿前苏联文化公园设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总占 地面积约20 hm2,其中水体面积12 hm2,园内建筑及游乐服务设施占地面积1 hm2,以风格迥异的七星桥、八仙桥分隔成上、中、下三湖。通过场地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雨湖公园改造可依托的优势所在,而如何 处理复杂的场地,解决公园与街区“融合”的问题,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空间实用性,在满足休闲娱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城市自
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塑造特性多元、舒适宜人的环境风貌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1]。因此,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应重点强调融合、传承、关怀的理念。
融合——围墙建园曾经是中国公 园景观的一大特点。像雨湖公园这些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公园多以围墙、栏杆等形式加以封闭,既割裂了其与周边街区的联系,又不利于使用者的进入, 使得公园这一为公众享有的城市开放型空间变得孤立而封闭。既影响了公园自身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街区的协调发展,因此融合是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核心 理念之一。
传承——文化建园是历史街区中的公园设计的重点之一。公园处在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具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可以去挖 掘,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公园设计的优势,在设计中应注重对街区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业景观的改造、地域特色的体现,并把这些历史信息 经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公园的设计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公园景观。
关怀——“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 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及公园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公共 活动空间,设置公共游憩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市民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3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3.1 对公园边界的改造设计
为了达到与街区融合的要求,公园通过3条绿色生态走廊和4条人文景观走廊与周边街区相连,同时通过拆除公园围墙,修建特色入口广场、沿江休闲景观带、北 入口广场等形式与周围街区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边界。公园主入口广场以大面积树阵形式为主,既能起到绿化城市干道的效果,又能分割人流,同时大面积的树荫 也给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沿湖的下沉喷泉广场与负1层的餐厅通过地形的改造,形成高差错落的复合空间结构,丰富了景观空间。沿江休闲区则以沿江风 光带为背景,结合小景墙和成片的竹林、廊架,形成休闲、娱乐、赏景的休闲空间,与城市的沿江风光带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绿色长廊。
3.2对公园内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大文学家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艺术写 在石头上。”即建筑是文化的表述,任何文化无不在建筑上打上自己的烙印[2]。雨湖公园内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在公园的改造中,如何将这些不同现 状、不同特征的形形色色的历史建筑所代表的历史片段在城市空间中寻找到新的存在方式,是公园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公园改造过程中,遵循对历史建筑古物的 保护和恢复重建原则,通过保存、保护、整饬、更新等方式将雨湖公园内遗留的双壁坊、万寿宫、陶公祠、凤竹庵、发源殿、斗姆阁等古建筑进行更新,恢复其原有 的风貌,展现其地域特色。
3.3对公园内历史人文景点的恢复与重建
历史是独一无二的,场地及其环境中所蕴含的历史因素使场地 具有自身的特征。一件普通的景物,如果不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背景时,只是一般的器物,仅有功利方面的作用;但当它与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相联系时,它就会 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2]。在历史街区的公园改造中,将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发现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人文景点进行重现,会给园林增添历史文化魅力,使观者 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增强其对场地的认同。在公园改造中,引用了朱育帆先生在园林设计中关于文化传承的并置、转置和介置的“三置 论”理论,恢复了原有“雨湖八景”中的六景:“雨湖春记”、“凤竹禅林”、“雨湖烟柳”、“鳌山夕照”、“平湖晚眺”,同时新增了部分景点如明珠塔、水云 塔、历史文化浮雕景墙、八仙桥等,这些景点在公园历史景观的基础上,采用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符号和建筑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建筑建筑设计方法和材料进行全新的诠释,形成景观的相互响应。通过并置、转置和介置的手法,解决了场地中历史与现代之间并存的矛盾,使公园既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又饱含时代精神。

3.4对公园周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与利用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曾经是城市中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拥有众多的工业和商业设施,随着城市的发展、 历史街区经济地位的衰落,这些工业和商业设施逐渐被废弃,对街区的生态环境和整体风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将这些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对街区的整体提升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因此,对公园周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与利用,也是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一个重点。每个时代、每个城市都应拥有自己无法复制的历史,人们逐渐意识到 当为城市的更新而努力时,对城市工业废弃地从建筑的史料价值和派生的文化情感上进行成功的再利用也是一种保持对城市历史性特征的体验方式[3]。在雨湖公 园周边废弃地的改造中,充分尊重了场地精神,运用后工业景观营造中保留和再生的手法,对原有废弃工业设施有选择地进行删减,保留原有砖瓦厂部分厂房和机械 设备,并将厂房改造成文化艺术展览馆,向人们展示场地的工业文明遗 迹,同时对厂房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将其扩建成休闲文化广场,并设置一些休闲活动设施,为市民进行文化休闲活动提供场所,通过改造既解决了街区生态环境和历 史传承问题,又增加了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和公园影响范围,同时提升了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价值,使这些废弃地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3.5对公园内自然景观的改造设计
3.5.1植物景观的改造。植物景观是公园自然景观改造的重点之一,雨湖公园植物景观按照保护优先、强化主题、生态设计、营造特色的原则,以适合当地植 物为主体,通过各种群落组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以体现优良生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通过各种植物和绿地景观的配置使公园具有相应文化环境氛围的精 神场所,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它们不但具有优美的姿态,而且是生命的有机体[4],通过地域乡土风情和植被文化的协调,传递一定的历史 文化信息,使人们的各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相交融,在接受植物群体传递的文化信息时产生共鸣与联想[5]。
3.5.2地形的改造。地形是绿 地骨架,通过地形的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为游人提供更多的空间环境,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改造地形地貌,建立以林地为主的开放式园林, 即以人为本、市民可以自由进出并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相联通的绿地。在雨湖公园改造中,在规划用地南部、西部区域及中心广场周边地带设计了高度为 1.0~1.5 m的地形,形成不同的围合空间。公园的地形基本保持原来地形,局部进行小地形的改造,由于考虑到湖岸线景观单调,对下湖景区的改造工程进行了较大的地形处 理,主要进行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
3.5.3水体景观的改造。人们向往水,希望悠闲地沿着河流或湖泊漫步,在水边休息以享受其声其景,或穿 过河流到达彼岸,这是人们亲水的特性[6]。在改造中,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对湖泊原有驳岸进行改造,增加多种形式亲水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需求,同 时在部分地段进行了河道开挖,将上、中、下三湖贯通联系,形成水系的循环和整体的水体景观,在中下湖之间利用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叠水的景观,形成水体分 割、丰富的水体景观形态。

4结语

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公园的改造更新,其实质 就是在突出文化的传承中处理好设计场地内外新与旧、传统与时代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改造,对公园中存在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人文景点、工业废弃地、自然 景观等进行保护与更新,充分保护挖掘街区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决公园与街区“融合”的问题,充分发挥公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公园的改造既 达到与历史街区的“融合”,又可以平衡人们与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提升街区的整体环境品质,促进街区的良性发展。

5参考文献
[1] 马利波,曹荣林.城市公园设计的重新审视[J].华中建筑,2008(7):129-131.
[2] 陈敏.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3] 张静.城市后工业公园剖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4] 傅孙萍.城市化进程中的泉州城市公园人文化建设[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9-83.
[5] 李丽萍,吴祥.关于开放式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理论界,2006(7):240-242.
[6] 周成玲.城市旧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相关文章

城市生物多样性策略

城市生物多样性策略  城市生物多样性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从20世纪城市发展的问题出发,论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出城市的绿色结构模式,进而提出21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规划策略。 同济...

土地执法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探析(转)

1998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条明文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 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

如何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如何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作者:范裕和 摘要:本文分析了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村镇规划蝙制和管理工作做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规划建设;建设;探索 1 前言 村镇...

北京城市规划的风水准则

营建之事我国古人笃信风水,所谓风水实际上就是建筑之中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我们的先人在兴建村落、宅居、坟墓及其他重要工程时,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取得某种统一与和谐,这样才能平安康健,诸事和顺...

浅谈园林绿地规划

浅谈园林绿地规划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在城市中按照一定的要...

城市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政策概论

城市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政策概论 作者:孙施文,王富海 转载: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 Urban Public Policy andUrban Planning Poli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