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 《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报将从今日起开辟专栏、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篇、近期建设规划篇,解读《新总规》的详细内容。
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
到2020年,我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
《新总规》将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到2020年,我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我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我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中心村还设置 “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
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明确的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域为重点的生态移民。
建设三峡保护区将以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为原则,建设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全面完成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和环库区绿化带建设工程。保护库区水环境,切实治理库区水域水污染,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库区工业企业提出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安全处置固体废弃物,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加强三峡库区及其支流回水变动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建立富营养化长效监控体系。
按照新《新总规》,到2020年,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在上游来水水质保证Ⅱ类的前提下,长江总体和嘉陵江、乌江入长江干流水质也都能达达到Ⅱ类。
“一圈”奋起“两翼”高飞
发挥中西部中心城市职能,与周边省市协调发展
《新总规》构建了“一圈”带着“两翼”发展的战略,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我市还将发挥中西部中心城市职能,推进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和陕西等周边省市的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未来几年,我市与四川省将共同构筑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地,共同构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奠定西部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地位。共同保护开发合江佛宝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等风景名胜区。共同加强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江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协调水电资源的梯级开发。
加快重庆经贵州的出海大通道建设,建设川黔铁路复线,改造南川、武隆到道真的道路,加快319国道线支线秀山至铜仁的道路升级改造,加强煤电开发合作。合理进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共同强化对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与湖北共同构建重庆—万州—宜昌—武汉大三峡旅游格局,共同加强对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防治库区水资源污染,发挥三峡电站的综合效益,加强万州、黔江与鄂西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成万州、黔江、恩施三极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万州至宜昌高速公路、万州至利川(318国道)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与湖北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网的联系。
与湖南共同推动沿线城镇的经济协作,促进旅游路线重组,加强大三峡旅游区与张家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联系,加强与洪安、凤凰等边城旅游开发合作,共同做好武陵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加快渝怀铁路复线、渝湘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黔江—咸丰—来凤—石门铁路支线。
与陕西规划安康—城口—张家界—常德铁路,强化与陕西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网络,共同做好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加强对矿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