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发展观:城乡一体化之路(转)
中国城乡二元的结构导致了大量的城乡社会问题。二元分割带来的农民工城市化困境以及农村生产率的降低,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依靠加快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1]其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空间融合,即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一个“区域综合体”;二是功能结构互补,一体化不等于中心外围经济的消失,仅意味着二者相互依赖;三是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四是城乡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高度通畅;五是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城乡一体化是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高级形式。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同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通过城乡一体化来确保城市现代化所需要的广阔的资源腹地、要素腹地、人口腹地。
城乡一体化对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实施,通过城乡统筹,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增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动力,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真正为农村地区的生态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第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使城乡双向流动机制得以稳步推进,这样可以大大优化城乡人力资源结构,即能改善农村居住人口的结构,也能为城市化优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力资源。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融合,也能大大改善城市高密度人口结构,让城市具有更合理的空间腹地和产业腹地。第三,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与升级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创造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为城市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人均GDP每上升1千元人民币,将释放出城市3%的GDP增长能力。因此,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刺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城市、乡村整合发展、和谐发展、优化互补性发展,让城乡资源都能合理配置,从而保障了公共服务能够让所有人受益。这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城乡一体化战略是我国城市化顺利实施和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大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越来越制约了城市生活质量的提升。交通问题和住房问题让城市生活越来越不美好,要改善这种面貌,根本上需要调整城乡结构,要让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镇、乡村能够实现梯度化、均衡化的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让更多的近郊地区、远郊农村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相对完善、相对发达的就业机会、居住品质、公共服务资源,只有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高级形态,即将整个社会建设成为没有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没有城乡二元的制度模式、没有城乡的二元文化环境、没有城乡的二元生活方式。这样的城乡一体化,将真正释放出全国各地的巨大潜力,让每一个人都幸福的栖居、幸福的工作与生活。
结语:
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确立、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多元文化的共生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宗旨是为了促进城市发展理念升级,行为重塑,空间重组,文化繁荣,社会结构优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潜台词:只有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才有更美好的居住、工作、交往、休闲环境,也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只有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才会使人们更加向往城市、留恋城市、热爱城市、选择城市。只有建设一个好的城市,才能实现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居住于城市”的城市梦想。并且只有建设一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城市环境,才能实现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