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更有效促进市民生活品质(转)
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之后城市各项功能实现的载体。城市公共建设项目必须考虑到人的便利性与共享性。在很多城市,为了因应汽车社会的到来,很多主干道、次干道都拓宽到行人难以过街的尺度,并且没有地下通道,造成了老年人几乎不敢过街,大大损害了老年群体的街区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另外,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的新功能可能导致的道路交通、人流车流,最终是建设了一个新单位,却影响了一个区域。还有城市新项目的建设,必须要从“全局有序”与“细节有治”上审慎的规划与实施。城市生活的麻烦,在很多地方都因建筑项目到处开花而倍显糟糕。特别城区内建筑项目一定要以城市、街区、环境、市民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角度思考,从施工项目的规划,道路流线、作业环境、作业时间、噪声处理、灰尘处理、渣土清洁、施工宣告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科学设计。特别有一点,很多项目神神秘秘,身处附近或天天路过的深受其苦的市民都无法得知项目的名称、功能、进度、完工时间,因此,项目宣告必须确保项目的公众知情权。另外,很多建设项目都搞层层分包,但责任却没有得到层层落实,造成了今日很多城市满城工地,满城灰尘、满路渣土、满城噪音,城市街区效率与市民生活都大受影响,因此,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文明施工条款必须细致设计、坚决规范,强制落实,要让城市建设在有序的、有责的、有治的、友善的状态下推进。
城市建设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和良心态度。当前中国“城市看海”的窘境,便是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片面性建设理念。还有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侵害公共空间,建筑挤占了街道、建筑挤占了绿地、建筑挤占了阳光等等,都会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城市建设过于强化了显性视觉线,忽视了背街地区的重建与开发。城市建设过于重视标志性建筑而忽视了老旧街区的改造。这些“表象化面子工程”使得城市建设难以形成一种真正的全局美学形态,并且还经常性地给市民生活带来新的困扰。城市街区建设可以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比如街道多设置休闲椅、合理设置过街通道、路牙多用圆弧形表面设计、提高建筑物之间的通达性、改善城市街区公共共享性空间、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及性与便利性等等。城市建设从宏观到细节,从表象到内涵、从地上到地下、从质量到过程,都需要有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真正考虑的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质量的损害。唯有时刻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良心,即服务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才能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