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总编辑评中国城市化:中国城市完全没审美
这事儿如果发生在美国,将意味着:每一个美国人都在收拾行李和变更地址。
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环。它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鼓励居民消费。
但是《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汤姆·米勒(Tom Miller)在他即将出版的名为《城市发展潜力》(Urban Billion,将由Zed Books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中分析说,城市化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棘手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污染正在使中国的城市窒息。高速增长已经使城市失去了它的特色。成百上千万的城市新人做着低工资的工作,并且享受不到社会服务。
总部在北京的《中国经济季刊》的总编辑米勒在书中这样写道:“简单地将一个农民搬迁到楼房里并不能使他在经济上成为有意义的消费者,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者不给移民提供社会福利,不能使他们融入城市经济,那么,更大的城市化将只会创造一个庞大的城市下层阶级。”
在与洛杉矶时报的访谈中,32岁的米勒说,政府的城市化计划是以“创造更好生活的责任”作指导的。但是,要想成功,制定计划的人要摒弃为了增长而增长的理念,而注重于建立更加好的生活环境,使居民能够得到公共教育、干净的空气和买得起的房子。
洛杉矶时报大卫·皮尔森 × 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米勒
Q:为什么现代中国城市的设计经常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
A:中国的城市是粗加工的城市,对有些人是有吸引力的。
然而大多数普通人会认为它们很难看,城市有宽阔的大路和那些方方正正的贴着厕所瓷砖的大楼。这些建筑完全没有审美感,或者这些城市规划者的审美感是粗野的。他们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功能而非设计。这种做法的初始原因之一是当初对前苏联的设计的膜拜,因为当时的潮流是:城市的规划必须满足功能要求并且支持对社会的控制。
中国的城市也受到大型化趋势的影响,越大越好。这是因为中国的官员们在规划决策时,目的是将促进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Q:但是增长也同样受到强烈的需求支持
A:中国过去每年增加超过2000万的新城市居民。中国也有强大的需求让生活更加体面。直到10年前,还只有少数人有自己家中的独立卫生间。有自己的自来水管都是很幸运的。
房屋数量的需求意味着你必须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建房。只要快速满足需求而不是满足质量或者是设计。
Q:中国人开始要求更加宜居的城市吗?
A:当人们富裕起来以后,直到污染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才能处理一定量的污染。你看到伦敦是这样的,洛杉矶是这样的。当你不能承受时,你就会要求有更好的生活环境。那时,政府必须作出回应。我认为,你现在看到的北京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去年遇到严重的污染,并且在民众的意识中更为严重。污染和拥堵。人们看到了现实,快速发展而不关心后果将不会创造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Q:规划人员是否以正确的方式建设城市?
A:中国有将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然而只有世界7%的可耕地。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模式。它必须密集型居住,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土地供人们拥有自己的房屋和自己的院子。
Q:他们是否存在重复西方同样错误的危险?
A:我的很多美国朋友来到北京,他们说这里好像是一个美国中西部的城市,因为一切都是那么展开和那么大。在中国,城市正在扩大,特别是北京,它一直在围绕着汽车经济搞建设。北京是一个例子,告诉人们不要那么做。
Q:同时,明年还要有30多个城市将加入城市轨道交通网。
A:中国做得好的一件事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管你对它背后的融资有何看法,他们建设得非常好,并且这是世界上不曾有过的最大的地铁建设繁荣期。它确定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使人们迁到周边去的唯一办法。
Q:没有适当的社会服务城市化也搞不好。这方面,中国做得怎样?
A:中国已经开始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还处于早期阶段。以人均计算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问题是你必须开始去做。现在的中国就像是在二次大战之后1940年代的英国。但是,我们所谈的是一个更大的国家和更高的多的支出。
Q:这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会有什么影响?
A:很明显,如果你生活在比佛利山庄,中国的城市建设搞得好不好与你没有关系。但是你可能对那么多人的国家人民如何生活会感兴趣。
更直接地说,它对气候变化和商品价格有影响。中国需要进口建设城市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如果你是巴西或者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的出口商,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国人出口黄豆[作动物饲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更多的人迁移到城市,他们开始吃更多的肉。
它还对石油价格有影响。中国有更多的人要买汽车,并且将抬高汽油价格。
(来源:洛杉矶时报 编译: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