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是未来发展之重(转)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085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是未来发展之重 来源:中国建设报       吴文涛


世界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其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不仅是经济上融入全球化,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要与世界接轨。面对更加公开、公平、开放、自由的国际化要求,北京的社会软、硬环境条件都准备好了吗?
  处在“后奥运时代”的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潮,媒体和业界更是在“如何实现”的途径上聚焦。通过对北京城市历史的研究,可以认识到,建设北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尊重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律。这其中尚有很多问题需要予以深入思考和慎重对待。

  世界城市不等于“世界的城市”
  关于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经历过无数争论和几番曲折。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城市性质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提出要建设“在许多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04~2020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2008年奥运会之后,又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强调北京的人文特色、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宜居性。在上述提法中,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是关于北京城市性质定位的共同点。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反映了人们对北京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世界城市”并不等同于“世界的城市”。世界城市是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出现的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它把跨国公司总部、商业服务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等多种功能聚为一体,成为控制全球经济的重要空间节点。北京要想成为世界城市,势必在城市功能上要求大幅度增强经济实力、努力提高GDP以及经济上的世界影响力。按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还得重提“经济中心”这个功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伴随“经济中心”的就是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性服务中心,还有信息中心、娱乐中心等等。如此,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和经济建设高潮,会不会再次把北京的城市规模推向无限扩大之路?大而全的城市功能是北京真正需要的吗?

  以往的全能型城市建设对北京影响巨大
  北京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是建设世界城市绕不开的难题,以往的全能型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及其后果,还在一直影响着今天的北京。应该说,北京的环境质量仍然比较差。现代化世界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一般在30平方米以上,而目前北京不足10平方米;近年来的大气质量虽有明显改善,但城区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的42%,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可以接受的区域临界值的两倍。众所周知的另一个问题是:城市空间的无限扩张,导致北京的土地供应量达到了临界点。在水源、能源、土地供应等方面已然极其紧张、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北京能够承受未来的发展之重吗?建设世界城市不同于举办一次奥运会,没有可持续的基础条件支撑,很难做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北京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政局的安定、国家的安全。由此我们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如何避免加剧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在历史上,北京的建设总离不开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援。过度集中往往意味着更加剧烈的分化,如果按世界城市的标准继续强化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典型功能,它就会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着周边乃至全国的势能向首都集中,同时也包括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与发达国家自然发育的世界城市不同,北京的进一步超前发展将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相应的矛盾冲突也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其二,面对更加公开、公平、开放、自由的国际化要求,北京的社会软环境条件准备好了吗?世界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其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不仅是经济上融入全球化,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要与世界接轨,个人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更高需求,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发达、完善等,这些势必给现行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压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平稳而有效的改革真正地解决,北京维持稳定的成本将居高不下。

  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更加重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世界城市的地位,除了经济水平之外,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输出程度,引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水平应当更加重要。必须看到,北京在这方面虽有先天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兼容并蓄、沉稳大气的文化磁力,无疑是北京进军世界城市的雄厚资本。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经济浪潮中,北京大多集中于传统领域的文化优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一轮世界城市的建设潮流中,这种挑战会不会被再度放大?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和文化古都特色,早已使北京迈入了“世界的城市”行列,我们是要规模和功能超大而全、繁华而紧张的城市,还是要有特色、有品位、舒适而高雅的城市呢?积极打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使其成为国际化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和宜居城市,似乎更切合北京的实际条件和发展需求。
  那么,北京不能成为世界城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凭借其中国首善之区的政治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科技、智力、人才资源,强大的文化集聚和扩散能力,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北京应该成为我国城市进军世界城市行列的龙头。只不过,北京不宜“孤军奋战”,一定要联合发展环渤海、京津冀地区,依托天津、唐山等周边城市分散世界城市所要求的各项功能,以京津唐城市群或城市圈的形式共同迈入世界城市之列。也就是说,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奋斗目标,但不能走城市功能的高度集中这条老路。北京城市周围存在的“环北京贫困带”客观上也决定了北京不能独自建成“世界城市”,必须走区域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要处理好八个关系——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转)

城市规划要处理好八个关系——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 (作者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规划师) 陈为邦 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更好地谋划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

国外住宅小区怎样“开放”

近日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引发热议。在其他国家,居民住宅区情况也多种多样,有的实行开放式街区制,有的仍然采用全封闭式,无论哪种方式,在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加拿大 共管式住房许多无围墙...

探索高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联性

探索高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联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不断扩张,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大潮中不断涌出。高层建筑为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工作生活...

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

如何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解决“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问题? 要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就要树立规划就是“法”的观念,树立违反规划就是“违法”的观念,任何人...

关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研究(转)

关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研究 作者:刘海明 摘要:近几年以来,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影响下,如何做好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的各地区积极响应城乡规划管理政策的正确引导,在 城市规划管...

深圳龙华新区“三规合一”新理念(转)

深圳龙华新区“三规合一”新理念 去年12月30日,龙华新区正式成立。此时,新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达到60%以上,以往粗放式的发展,使城区发展水平与原特区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如何实现“两区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