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侵蚀城市活力
近几年来,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给城市带来的伤害正慢慢显现,交通拥堵、睡城、卧城、空城等等“城市病”,在空间上都可以直接间接的归因于这种传统而机械的规划思维。
在中国,条块分割的规划已经与政府机构融为一体了,使得问题更严重。条块分割的背后是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互相为了GDP而竞争的地方政府。你搞一个CBD,我就要搞一个RBD,你是国际金融中心,我是亚洲金融中心,互相竞争,比谁的马路修得更宽,广场修得更大,摩天大楼修得更高。区块间的定位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切都是围绕政绩GDP的竞争。过度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当政者把城市当做政绩表演的舞台,反而忘记了城市是拿给人类居住的,以政绩为导向的城市建设,自然会导致城市病丛生。
城市的道路和广场,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意义,成了威权和政绩的炫耀,一是割裂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联系,二是割裂了城市的空间联系。
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的罗马尼亚,曾经修建了宽度达120米的社会主义胜利大道,拆毁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其终端连接的是体量巨大的议会大厦,用以炫耀社会主义威权,用以庆贺各种胜利的游行示威。这些庞大的建筑群花费20多亿美元,“人民宫”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筑11层21组,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宏伟建筑。建筑空间220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到1989年剧变时还有四层地下建筑尚未完工,只剩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建筑物昭示着那段历史。
过宽的马路、过大的城市广场,经常会割裂城市内部的空间联系,甚至造成城市孤岛,扼杀原有的活力。拥有30万人的天通苑被规划为功能单一的居住区,一个小城镇规模的人口,只在这个区域居住,他们的工作、娱乐、购物都要依赖主城区,造就了大量的潮汐式的人流。联系天通苑与外界的道路却严重不足,不仅使13号线地铁人满为患,地上的道路也拥堵不堪。
安邦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围绕“功能中心”规划布局。“功能中心”的概念是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提出的,他认为,今后的超级城市建设,必须要加强、调整城市的“功能中心”的规划和布局。城市是一个大系统的工程,城市中的不同要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不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力,如居住型小区;有的具有支配性的作用,比如医院、政府中心、用来休闲、交流的广场、文化中心、学校,甚至是富有地位的集市,这些城市元素应该集中规划,以此构建成为城市的“功能中心”。这些功能中心摆放在哪里,哪里就有了基本的活力,摆在新城,才能让新城不是睡城和空城。所以规划新城,首先就要规划、构建“功能中心”!比如一、两所学校,可以成为一个小的、有支配性影响力的功能中心,如果是一个小城市这就够用了。因为有学生,就有学生宿舍,有住宿需要;有餐饮设施的需要;有书店的需要;有学生和老师聚会的需要,等等。一堆商业需求就出来了,人的集聚也实现了,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也形成了,这样就构建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根基。新城建设只要有这种具有支配性影响力的功能中心,自然就不会成为死城、睡城。
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思维,正在侵蚀着中国的城市,必须要摒弃这种落后的规划思维,围绕具有支配性影响力的功能中心调整布局,这也是根治中国城市病的最佳入口。
本文供稿:民间独立智库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