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报告专家观点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347

城市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增长是指投资和人口增加引发的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增加。
  城市发展不仅包括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增加,还包括城市经济结构、管理体制、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等在内的城市整个经济社会变动过程。
  有城市发展就有城市增长,但是有城市增长既有可能推动城市发展,也有可能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城乡规划转型重构的核心,应该是使城市增长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
  规划工作的加强和完善为城市的自主增长促进城市同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广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恢复性增长使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同步使城市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良好的规划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城市空间再生产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城市的自组织过程和规划的补救性干预使它能较好地克服自己走过的一些弯路。
  可能会成为城市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几个问题:农村人口进城问题;旧城改造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早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批判,这种大规模改建摧毁了有特色、有活力的建筑物,摧毁了城市文化和城市资源,同时也导致了城市宜居环境的丧失;一味效仿港式住宅,就城市形象而言,高层港式住宅在新区建设还有可能让它整齐划一,如果放在旧城区,则无法追求建筑群的和谐,与旧城区不协调。更大的问题是港式住宅大量挤占了城市空间之后,建设各具特色城市的希望已显得十分渺茫。城市形象属于城市文化范畴,必然是通过慢慢积累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采取短期行为,劳民伤财不说,更把有限的城市发展资金投入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贻误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损害城市形象。
 
  规划并建设千年城市上海城市发展的思考
  城市的发展应该延续千年万代,上海的发展有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地方,也有其自身需要反思的地方。前些年上海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现在看来就需要重新思考。上海的高楼数量是全球第一,但是,这并不代表城市的竞争力。
  1979年我国城市化的水平是17.9%,200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6.59%,目前国内有7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00万。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是不是超前了?
人塑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人,我们要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我们看看城市里的建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人在追求什么。现在多数城市建设注重形式,但是忽视了内在的功能,在建筑的外观上花了很多功夫,特别是屋顶的设计,有人戏称从空中看一个城市就是看“帽子展览会”。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地标式建筑,可是我们软件文化的地标在哪里?上海现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只有1000多棵,曾经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也不著名了。
  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世博会的场地,过去是钢铁厂,污染十分严重,还有很多化工厂、棚户区,都在世博会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改造,建设成新城区。世博会之后,上海将把世博会建筑变成会展中心和商务中心,把世博会的遗产留下来。城市最佳实践区也将被保留下来,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把它的功能沿黄浦江往上、下游辐射,同时使它的效益向周边的地区辐射。
  后世博时代上海要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地区总部,要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节点,具备无形的世界影响力。上海还要把崇明岛建成生态岛。
 
  营造良好的城市社会生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去思考。比如,从表面上看富士康事件,人们呼吁改善职工待遇,加强企业管理,其实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真正的原因是深层次的,是社会、城市生态问题。如果工人一天干十几小时后,不是回集体宿舍,而是回到城市中最普通的家里,晚上可以见到家人,早上可以看见孩子去上学,这十几连跳可能不会发生,至少会减少。
  城市社会生态的变化,是中国社会城市结构演变的结果。
  回顾中国城市结构的演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下收入阶层的机会比较多,最早出现的万元户,大多来源为草根阶层;90年代后期,成功的门槛加高,中下收入阶层的机会相应减少,社会当中机会的结构越来越封闭;现在最新的一种趋势,是财富的世代传承,“富二代”等现象的出现,使原来的贫富问题开始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中,如何使得社会中的每个群体、每个阶层、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的空间,成为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要让社会底层有一种谋生的能力,就要有一种能使这种能力存在的社会生态。
  城市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机会、希望、安全感,这也是留给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具体到穷人和富人如何居住,住在一起,需求不同,必然有摩擦。不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断裂。所以城市规划要考虑营造良好的城市社会生态的问题。
 
  建立科学评估制度引领城市规划发展
  当今中国不缺好的规划师、好的规划,有着最活跃的规划行业和规划市场,有最严格的制度,但最缺乏的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动态评估。
  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工作质量的需求,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规划的完成不仅仅体现在制定、决策、执行的过程,还必须要有评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循环提升过程。
  长期以来,规划工作中,对于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政策措施的评估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规划阶段性成果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这一做法缺乏对总体规划实施中的跟踪、调查、分析,缺乏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度分析,也没有对相关行业实施总体规划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
  规划的制定是规划成功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规划的实施与评估,要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规划评估是规划实施的制度保证,是规划改进和调整的重要手段。规划评估的目的是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方向和进展,明确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调整的意见,为规划下一段的实施和调整提供依据。规划评估不仅仅是关于规划方案本身的评估,还包括对于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规划工作者应该清醒认识该工作的重要性,也同时认识到这是一项难度巨大的工作,尽管如此,依然要汇集智慧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让科学的评估制度引领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转型要从求速度转变为求质量
  城市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转型的历史。城市转型是城市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转折,它是一种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典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即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带来城市空间的无序和社会发展的失衡。在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同时,其收入水平、保障住房供应等并没有融入城市中去。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凸显,社会矛盾加剧。这种粗放模式加剧了城市空间的无序开发,城市缺乏生态休闲空间,也加剧了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并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实现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不能片面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和专业化,由此形成规模庞大、功能单一的工业区和住宅区,要整合资源,协调各种功能,推动城市向空间一体化转型。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并以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转型,并围绕城市发展转型推进城市制度和空间转型。今后中国城镇化将从加速向减速转变,但城市化转型应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把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化过程中质量的提升结合起来,走集约创新融合和谐绿色特色之路。
 
  和谐共生的探索——西安城市文化复兴中的规划设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已制定并实施四轮总体规划。第四轮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走出的是一条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城市文化复兴之路。西安是千年古都,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复兴的根基。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是西安文化复兴的途径。
  帝王陵与山水环境整体保护是西安名城保护规划的难点、亮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文化古迹、历史街区、古城格局、山水环境四个方面。以秦始皇陵为例,在科学发掘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了秦兵马俑博物馆、陵园工程进而规划建设秦始皇帝陵国家遗址公园,现已成为大秦文化研究基地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展现了古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篇章。
  依托名胜古迹发展城市新区。在西安城东南以唐大雁塔为中心曲江旅游区,就是一个集文物古迹保护、现代旅游设施开发和新城建设融为一体的传统风貌浓郁的现代新区。把大遗址保护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原址中的棚户区改造的过程。
  把握历史脉络。“九宫格局”是我国自周代以来王城规划模式,也是西安历代都城的大格局。现在面临大西安的发展,布局结构不同于古代,有西安、咸阳中心市区,二者之间的西咸新区以及周边的卫星城镇,这就需要领会“九宫格局”的实质,在运用中科学发展。
  彰显多元特色。城市文化复兴并不是要全城一律回归传统,而是更彰显城市的多元特色。关键是城市的空间格局、建筑艺术形象与风格特色要因地制宜、因题制宜,要各得其所、和谐共生。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转)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 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

城市之惑:何为管理创新的前提?

城市之惑:何为管理创新的前提? 在西奥克·帕克(Theodore Parker)看来,“城市四一直是文明的壁炉,在黑暗中散发出光和热。”而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却不无悲哀地说...

节约型城乡规划

低碳城市——一个新的视野 1  国外研究与实践 1.1概念提出 低碳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起因是全球气候变化。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

世界知名城市规划师杜地阳:城市不只属于小汽车

让—玛丽·迪蒂耶尔(Jeanmarie·Duthilleul),中文名杜地阳,世界知名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杜地阳1952年出生于法国,现任法国AREP公司(隶属法国国家铁路集团)总裁。杜地阳参加过...

城市规划多关注平民需求(转)

城市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需求,笔者理解,也就是要多体现为市民的服务功能,多从方便性、便民性方面体现规划“人的尺度”性。 首先,要多体现科学性。如今,一些城市建筑规划或者标志性的建筑物,...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现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在执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而规范未能及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