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李德华 2012年考研复习核心笔记节选

admin13年前课程课件试题考研1150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居民点的形成 
    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城市的形成 
    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在其统辖地区大量建造营寨城,平面相当规范。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伦敦,巴黎都可以在古城部位找到罗马营寨的遗迹。 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外开人工水渠,架设吊桥。 
    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理想平面Scamozzi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中国古代城市,统治阶级宫城居中并占地很大。 商都的“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各邑之间空地多为农业用地。居住聚落外围散布手工业作坊,也有居穴,居穴可能是手工业奴隶栖息之所,再外圈疏松的环布居邑,以务农为主,居住下等自由民和农业奴隶,还有小部分奴隶主。 

曹魏邺城: 

隋唐长安城: 

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长方形,用城墙分为东西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250多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相同,有10~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居住区。 
罗马帝国时期,庞贝城(Pompeii) 
    欧洲中世纪,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如德国的吕贝克(Lubeck)市民要向封建主纳税并受其统治。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大多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各朝代都城规模很大。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到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城市才有较大发展。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市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有很大差别。中国地主所有制,地主可通过其代理人向农民征收实物或货币地租,地主阶级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而封建统治的官僚阶级本身即是地主阶级或他们的代表人物。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陆路通商与对海运的忽略,欧洲对海上交通的重视,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 
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发展缓慢,中世纪后,随着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6世纪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城市的发展较快,城市的数目也有增加,但规模仍不大。 

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革命,人可以摆脱风力、水力,人工能源使人可以把生产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商业和贸易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城市扩展吞并了周围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加速城市化 
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厂—居住区—工厂,圈层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 工业发展,产业部类增多,大量原材料与产品:出现城市仓储用地,人口集聚,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产生了新型商业及公共建筑,经济活动增加,金融机构产生,城市中出现了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 新交通工具出现,并成为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工具,铁路,车站,码头均有自己的用地选址要求,大大改变了城市结构布局。19世纪末,汽车的出现,城市道路系统发生很大变化。 
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扩展,市民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工业发展与生活垃圾,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促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 城市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中心 ,科技发展,促进了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城市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很高水平 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了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 

第三节  城市化

后面都是收费的,我只看免费的,汗!

相关文章

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后复习思考题2-3

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后复习思考题2-3 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答:1.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欧文的新协和村;傅里叶的法郎吉。 2....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作者: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应该归...

城市学及城市规划学的差异

城市学,一门专门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经营管理的理论。分为两大范畴,一是研究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二是研究单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等专门技术的理论。可以细分为城市发展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中国城建史——历届考研试题分析及答案

二、中国城建史——重要知识要点 1.城与郭,城与市的区别,春秋时期的城郭关系 城与郭: 1.城在郭内,或郭比城大。(内谓之城,外谓之郭) 2.城郭均是防御性的 3.此时已...

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后复习思考题2-2

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答:比较典型的为(1)(4)(5)(7)(9). (1)周代洛邑城: “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召公...

2013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转)

一、名词解释20分 1、邻里单位(2008年考过) 2、郊区化 3、土地兼容性(2006、2011年考过) 4、城市紫线(2003年考过) 5、生命线工程系统(2009年考过) 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