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责任-读《后望书》有感(转)
朱幼棣说:“你可以不爱这穷山恶水,但对这片土地你不能不怀有敬意,你不能有任何轻慢。”
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与城镇化正在全面推进,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一些经典的历史风景正在冷漠中远去,一些宝贵的资源正在过度开采中枯竭。
《后望书》里主要谈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城市建设中历史文脉的断层与风貌特色的消失,二是水资源开采利用的败笔。以下我仅仅就有关自己专业的一面谈谈感想。
一、城市建设中历史文脉的断层和地域风貌的丧失
文章开篇是三门峡大坝和古潼关。三门峡大坝是现代水利甚至新中国的标志性工程,三门峡水库的正常高水位被定于360米,按照这个水位,附近的陕州老城、潼关和蒲州古城,以及方圆百里的村庄都要沉没库底。于是数十万居民迁出家园,上述古城被拆毁,可是,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刚刚过300多米,就已威胁到了关中平原的安全,水库水位被迫降为310米。潼关等古城并没有被大水淹没,更未沉到库底,但居民已迁,弃城荒凉,造成了无水的淹没!
通过对北京今年城市建设以及四川乐山大佛附近修建巴迷扬大佛的事件,反应出欧风美雨荡涤下的中国城镇建设现状的尴尬:拆除,重建;又拆除,又重建,毁灭以改造的名义出现,破坏以建设的名义出现,商业开发以保护抢救的名义出现。中国城市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拆大建,大草坪、大花坛、分不清东西南北,欧式建筑、美式建筑,不辨中国还是欧美;千城一面,毫无特色、毫无文化!目前,除了及少数城市和古镇外,已经没有完整的文化风貌。
二、一点思考
读书的过程也是跟随作者回望的过程。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回望在岁月风雨中渐渐湮灭的文化古镇,回望曾经的长安街风景-映衬着西山晚霞的双塔和牌楼;回望奉节-已经沉入长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回望大漠朔风中的阳关、沉入水底的唐代玉门关;再走进干涸了的居延海。
难道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破坏的时代?为什么要拆除古建筑,为什么不同时期、包括近现代建筑不能和谐的共处在一个城市?
无数山川的变迁,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国工业化进程所走的曲折艰难的历程,我们民族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读后心里无比沉重,深深感到有些沉重的毁灭是与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城市规划师的责任感息息相关的,城市规划师责任感与业务水平不仅仅是其素质的一个表现,更是爱国热情、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人总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经济发展也收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时间的跨度会拉出真实与真理的坐标,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既要发扬成绩,又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知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又将是明天的历史。
现在是崇尚速度的时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速度,甚至没有留下思考和审视的时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规划师业务水平和历史责任感的要求就越严格,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