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admin15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649

城市规划发源于建筑学学科,这是历来城市规划传统理论所公认的。由于城市规划学科不断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不断汲取营养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独立学科,大有与建筑学并驾齐驱之势。 涉及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有关专家提出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控制犹如“鸟在笼中飞”。我想谈谈“鸟在笼中飞”,首先是笼子里的鸟怎么飞?这只鸟如果是麻雀一样性烈的鸟,那肯定在笼子里活不久;如果是鹦鹉一样的鸟,必然是乖乖的病恹恹的,毫无生气的宠物鸟。这样的“笼中鸟”是一只离开大自然的鸟,是一只半人工化的鸟。其次是笼子要多大?鸟才能在里面飞的自在?鸟能否自己参与选择笼子?笼子是什么做的?吃的?睡的?原来在大自然中的一切等等? 再来看城市规划控制中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给定一项建设工程,首先是一张规划设计条件,其中规定了开发项目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甚至色彩、风格等等,这个“笼子”够紧密的。由于现在的城市规划学科门槛低,大多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很完善的建筑学知识。(源于建筑学的城市规划经过100多年发展后,成为一门很具综合性的学科,从经济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有关城市专业演变过来的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多,1995年以后中国各大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城市规划成为一门易学难精的学科。)再说,即使是具备一些建筑学知识,由于城市规划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特性,使得地块的开发功能与开发强度,一样十分难以准确的把握。因此,城市规划给予建筑设计的“笼子”,虽然已经写入了法定程序(土地公开出让前必须要有规划设计条件),但从本质上来说缺乏现实社会的可行性依据。所以,某国家大型工程,面对设计条件,与有关部门讨价还价。同类的例子很多,中国大中小城市中,有很多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单位,也与规划管理部门讨价还价。 清华某教授一次讲座中也提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要“换位思考”,我理解为“你规划管理单位给我建筑设计设定的‘笼子’,让你站在鸟的角度去想想,我建筑这只‘鸟’在里面怎么飞。” 要想让建筑这只“鸟”在城市中飞的美飞的好,又不脱离城市的控制,所以我提出“放飞风筝”的概念,建筑在此只能是风筝,而不能是“鸟”。“风筝”再怎么飞,始终有一根不是很紧绷的线牵着,线紧了就成了断线的风筝,找不到了。随着风筝飞得高了,牵着的线也变得模糊了。因此这里有两个因素很重要,第一建筑是风筝,要让它自由的飞,至于如何飞,要看它在自由的天空中想飞多高,想怎么飞,那是建筑的问题,当然也是业主的问题。第二是绳子,对于政府而言,重要的是牢牢抓住这跟绳子,那么实际上还是对建筑的一种控制行为。以前的控制指标是建筑密度、容积率之类的具体物质化指标,甚至是城市设计关于建筑形体的导向性要求。我觉得这根绳子应当是人口密度,日照间距,污染指数等。其实关于人口密度的控制也不是什么新发现,在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恩温等新城实践中,也经常提到人口密度,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原先定的人口密度是37人/公顷,恩温等定的是30人/公顷。这些经典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之所以那么重视人口密度,是因为人口密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环境与健康问题。此外日照间距,污染指数等一样是关于生活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指标。 因此,城市规划应当按照城市发展目标的不同,确定不同分区的人口密度,人均建筑使用面积,污染指数,日照间距等,而建筑使用功能,高度,容积率等由建筑这只鸟自由飞翔。这样,我想城市将是千姿百态的,虽然少了些经过城市设计的有秩序的“美学空间”,但总体城市空间将五彩缤纷,遵循着经济社会利益的秩序运行着。 国内的城市规划教育——只要叫规划系,不叫地理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在国外的体系里多可以叫做“城市设计”系的毕业生。我这么讲,有两个潜藏的观点。第一,就是国内的建筑师和规划师的陌生感,远没有北美那么大。想一想,哈佛的规划系有段时间都放到政治系了,政治系毕业的规划生跟建筑师的陌生,该有多大?第二,国内目前的规划,如果按照欧美的教义去定义的话,就该叫“半规划”或者“物质规划系”,而未必是“规划”。我就读过的UBC当年的规划学院叫做“区域与社区规划学院”,连城市一词都没了。可见,国内外在设置规划学院时,在学科的内容上,未来面对的事务上,都存在着彼此的所谓国情,差异,误解,刻意的区别。比如,你不在democratic的系统里,培养你一套做公众审核的财政预算的能力,你还真就用不上的。 国内对于规划的从业者而言,现实要求八仙过海,你就折腾吧,能折腾多大,就是多大。因为这套体系给你画了一条线。但是,你也甭抱怨,因为你要有本事,你几乎可以可以在做规划的同时,也可以做建筑,景观,社会调查,经济研究,政治改革,。。。国外,哪个规划师做得了这个?所以,你还别说,一点好处和优点都没有。 就结构问题而言,的确,存在着诸多大的困难。最最简单的一个话题就在眼前:政府职能部门不仅重复,就连财税的来源也是不明不白。三级政府交织在一起,负责的时候却谁都不出面了。 就国外的规划而言。他们面临的是另外的问题。正是由于高度的专业化,才客观地架空了规划行当本身。让规划师做专家不是,不做专家做老总也不是。 说实话,我真的很不关心规划和建筑的距离有多远或有多近,即使城市规划渊源于建筑学,那也是历史问题(当然我也不会否认两者的亲密关系)。 我更关心的是两个学科如何在面对一项社会实践时,如何能平等的,互动的,就一件事情共同商讨,或许这就是彼得.霍尔的“协商规划”。这个时候,财政预算与规划管理,公共安全与建筑设计,新闻媒体与商业使用,等等一切风马牛不相及的,都可以坐到一起了,那连结大家的是“社会实践”,而且这种连接时临时性的;而不是部门之间本身就有的那种“限制-执行”/“管理-被管理”关系。 或许真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规划能八仙过海,大显神通。但,现在的规划(国内),真是因为这套体系画的那条线,让你在折腾建筑、景观、经济、社会改造、经济发展的同时,最终还是翻不过那条线,你规划就是那么“半吊子”,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作算。 规划如果要回归政策属性,那么规划师理所当然的不能成为专家、老总,最多是杂家呵!当然还需要时鼓动者、策划者、调解者,...。 这是一个好题目,也是个很难的大题目。 建筑设计和规划管理之间的矛盾或者对立,有些源自误解,有些源自利益,还有一些时候,源自西方几百年来劳动分工下制度变更下的后果。举例而言,当阿尔伯蒂在15世纪中叶撰写《论建筑》时,他根本没有规划师的概念,也没有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差别。但是,在他的建筑师定义中,明确地看到了诸多后来被称为规划的原则、城市设计的原则。例如,阿尔伯蒂说,就像一个家里应该有一个体面的客厅那样,城市也应该有体面的客厅,就是广场。广场周围的墙面,不能自说自话,而是应该遵循统一的原则。。。。。。诸如此类,阿尔伯蒂详细地论述过各类建筑选址应该注意的问题,建造新城应该注意的问题,城墙大小、建造方式的问题。。。甚至,他还说,要在十字路口设计小圆圈广场,让各家的保姆领着主人的孩子去展示一下,教会下人怎样体面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可以说,他的脑子里,规划和建筑是一家。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那些号称规划和建筑是一家的人,基本上,都被事实给压倒了。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90%以上的建筑师不懂道路的属性、内容、线形和线性,甚至,不懂交通、不同交通和地价和开发的复杂关系。这显然是由于现代生活复杂化、高度分工之后的一个结果。罗西曾经要在建筑单体上使用意大利的城市结构框架,可是这么微缩出来的建筑并不怎么样。没有人能保证,建筑在结构上像了城市,它就一定好用,或者是个优秀的建筑。 至于实际操作中,该怎样融合二者的矛盾?其实,欧美社会中,这两个专业的对立也很明显。我不止一次听到过老年建筑师怒斥刚参加工作的规划师不懂建筑。这样的场景,往往就发生在需要规划当局修改zoning条件时。欧美社会里的规划,多有网开一小面的时候,比如,在某个度假区,限高是9米,但是,如果你的房子顶层是深坡屋顶,那就可以做到11或是12米的高度,或者,取一个中间值。这样的法规就是在变相鼓励设计多做坡屋顶,不过,没有强制执行。 有时,对特殊建筑的优秀设计,也会在高度和容积率上小开一次网。但是,这种过程都要走法律程序。就是申请规划条件的re-zoning而不是靠私下贿赂。 另一方面,为了把规划拉向建筑,符合时代建筑的发展潮流。规划当局也会定期修改诸多过时的法律。包括开窗的大小,建筑是否能有太过弧面;然后,由一组轮选轮做的当地优秀建筑师,组成定期的城市设计小组,对重点地带的项目进行评审,对重点规划进行修改。 可是,即使这样。在提倡以和谐为主,均质、保值为主的规划人,与沾染着先锋艺术的少数建筑师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也就解释了先锋建筑大多出现在,要么是大都市里,要么是强力的小政府那里。像温吞水的保守城市里,出现什么优秀建筑,想都不要想。另外,国家很重要。比较一下西班牙和英国,我们就知道哪个地方的规划局更靠近建筑艺术了。 学科之间的冲突,更是规划管理是建筑实践的冲突。以我的规划知识和对建筑的粗浅了解,根本无法把握这么宏大的命题,只能是想到什么写点什么了。 老师介绍阿尔伯蒂的一家设计师,很有价值。不过正如老师所说的在现实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正要做到一家子的设计把握似乎很难。那么是否可能出现一种介于规划师与建筑师之间的“中间人”角色呢?或许分工的更进一步,或许会出现。这样阿尔伯蒂的总设计师就逐渐分化为规划师,建筑师,“协调师”。这个“协调师”谁更合适?就回归政策理性的规划职能来说,规划师似乎更能胜任;就清华W先生的“广义建筑学”来说,建筑师一样肩负重任。那么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两者的沟通协调。 不过感觉在国内可能不行,存在着太多的环节,太多的权利因素,更是因为发展的节奏过快。因此“规划设计条件”几乎已成为法律,即使是不合理了,那也是“将错就错”。或许只有大牌设计师设计的公共建筑,才有可能采取这种措施。对于社会来说,几乎难如登天,除非放倒几个规划局长才有可能。 来源于http://pangqiankui.blshe.com 转了好多文章,实在写得好啊。

相关文章

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

如何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解决“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问题? 要杜绝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就要树立规划就是“法”的观念,树立违反规划就是“违法”的观念,任何人...

行政型城市规划委员会模式初探

行政型城市规划委员会模式初探 ——兼论深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 作者 周丽亚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委员会模式的规范性研究以及对深圳和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典型分析,认为现阶段行政型城市...

从西方城市管理研究热点看新世纪城市发展趋势

从西方城市管理研究热点看新世纪城市发展趋势 作者:吴志强 摘 要:本文从分析世纪转折点上国际城市管理学界研究的八大热点入手,寻求造成这些热点问题研究的原因:世纪转折点上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四...

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特色

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特色 历史上,有一些城镇在桥边生长起来,另一些由军事驻地、教育学术中心或宗教中心发展而来。其中一些是经过规划的,但大多数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新的中心很快在原材料...

建立和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的需求量与可供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城镇内部存在大量闲置和低度利用的土地;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

完全解读《新总规》——重庆域城镇体系规划篇

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 《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