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化的启示与思考

admin15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627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美国的城市化过程同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其他因素息息相关,但仔细考察美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认真吸取其城市化过程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对加快推进我省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城市化的三个主要特征   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在1870年以前,由于美国工业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这时的城市多是为了商品的交易而建立,城市是区域贸易中心。1870年以后一直到1940年,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铁路的建设与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制造业、采矿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而且工业化也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减轻了农业劳动的强度,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工业化的劳动力需求提供了源泉。这一时期美国形成了大量的新城市,城市的规模也不断增大。1940年到1970年,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与完善,轿车的普及与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新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城市的快速郊区化。1970年以后,美国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其主导产业,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同时,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虽然外国移民,种族隔离和政府政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是美国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市场机制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美国,不论是政府投资城市建设还是社会投资城市建设,市场需求和效益是决定性的因素。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我国的不同,美国的城市规划没有人口和规模的限定。最早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土地使用规划,至于何时进行建设、建什么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由市场主体来选择决定。在美国多数基础设施都是由社会投资建设的,只要城市有需求和项目有效益就有人投资建设。现在,多数美国的城市编制有城市发展综合规划,编织这一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规定城市发展的各项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针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土地使用规划、投资改善计划、居住社区规划、地区就业规划及专业系统规划等。但这些规划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实际上是一个未来城市发展的计划,主要用于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   政策、体制与制度为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从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来分析,美国的土地政策、移民政策、户籍政策对美国的城市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土地为私人所有,可以进行买卖和出租等交易。土地的私有制使得失去土地者和得到土地者都从土地的交易中得到了好处。失去土地的人获得资本来到城市投资发展,得到土地的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美国的人口管理制度也有利城市化进程。美国的人口管理制度非常有利于人口的流动。没有任何人为的障碍来限制或阻碍人口的流动。这样的人口管理制度为人们职业选择、居住地选择提供了自由空间,便于形成城乡乃至于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际上,正是美国的人口的迁移成为战后美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   启示美国城市化三点启示   (一)要科学地认识城市化,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准确判断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阶段。   从世界城市化的实践来看,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类型:一是同步城市化(Synchro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城市与农村、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0ver urbanization),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进程和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城市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三是滞后城市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城市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当前,一种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是滞后的,对应于工业化水平应该有更高的城市化水平。其主要论点来自于国内外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值得推敲。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1)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比较的基础,或者说基本条件不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不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广袤而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土面积等。如果仅仅利用这种比较就可以得出这个重要的结论,未免过于草率。   (2)统计的方法和口径不同。我国的统计是以户籍为依据的,城市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是城市化水平,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劳动力人口没有作为城市人口进行统计。而国外则不同,如美国是以“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缩写为SMSA)来统计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由一个拥有5万或5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及拥有75%以上非农业劳动力的郊县组成。这样的统计标准统计的结果当然高于我国的统计标准统计的结果。   (3)现在的工业化和以前的工业化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工业化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型工业化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效率、自动化程度,而且需要劳动力的数量也不断减少,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用不同时代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缺乏科学性。其得出的结果缺乏可信度。   (4)因制度转轨而导致一定的经济社会问题,成为进一步城市化的制约因素。从当前城市的发展来看,尽管城市的规模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体来说,城市的发展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交通拥挤,污水、垃圾处理率不高;住房紧张,教育与社会福利事业不完善。特别是就业问题,城市人口的下岗与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且日益突出,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农村依然有大量的劳动力无法转移,如果他们都进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工业化程度以及城市化程度能吸纳他们吗?这与城市化滞后的表现,即城市劳动力的短缺是相反的。   2、正确认识我省城市化发展。   我省的城市化水平如何呢?它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是平衡发展的还是过度的,或者是滞后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我们科学地制定城市化政策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据城镇发展统计调查,到2003年底,我省总人口7164.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9.0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86%;苏南地区总人口2219.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33.67万人,占总人口的64.6%;苏中地区总人口1735.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5.99万人,占总人口的44.7%;苏北地区总人口3210.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9.36万人,占总人口的38.0%。依照诺桑姆的理论,总体上看,我省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但是我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别很大,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50-60年代的水平;苏中地区基本达到了1990年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发展中国家2000年底平均水平;苏北地区则达到了1970年世界平均水平,比发展中国家1990年底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巨大差别决定了各地区下一阶段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方法、重点、思路与措施不同,城市在空间上的扩散、组合方式的差异。因此,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推进全省城乡协调发展。   (二)正确把握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环境。   1、要以工业化为基础来推进城市化。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非常明显地说明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城市化作为非农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工业化来支撑,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城市缺乏必要的就业条件,无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加速城市化进程,首先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要根据工业化的客观规律来加速工业化进程。缺乏合理、高质量的工业化,就难以有效的促进城市化进程。当前,要抓住进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国际资本,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为城市化和现代化打实基础。   2、要改革、完善规划编制管理方法。   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提高规划的水平不高,并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指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应对现行的规划编制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一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的编制城市发展规划;二是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中,突出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撑作用,以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三是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要转变。要从重点确定开发项目转向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明确空间管制要求;从重点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功能定位转向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规划管理松紧适度,科学规范,与城市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①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形式的城市。封建地主阶级与商人及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封建地主阶级对城市经济有严格的控制,因而封建社 会中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与封建地主阶级对抗的阶级力量...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作者  张建荣 【摘要】深圳城中村成为城市住房体系中供应的主力军,但产权问题导致城中村出现违法低效供应的难题。本文以城市...

对居住小区模式的反思(转)

1. 对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的置疑   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 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

什么是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为统一规范 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受建设部委托,进行行业标准的编制。《标准》提出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 容,并对相关技术内容和要求进行规定,如交通...

什么是社区规划师

从社会学中角色分化入手,规划师角色分化的三种可能方向:政府规划师、执业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前面2个规划师很容易理解,而后一个最近也经常被提到,不过很多人不了解社区规划师到底是做什么的?从国外的社区规划...

英国城市规划近年来的发展动态

英国城市规划近年来的发展动态 Some New Trends of Urban Planning in Britain 作者: 孙施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应对全球化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