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城市规划

admin15年前规划概念2261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古代住在这个半岛上的部落,还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过在它的北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很早以前已经有相当发达的文化了。 在印度河谷所进行的发掘表明,这里在公元前二、三千年,已存在着自成一格的文化。本世纪20 年代这里发掘了几个市镇型的居住地。它们都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这些居住地的文化称之为哈拉帕文化。它是以旁遮普省一个居民点的名字而得名的。这些市镇型居住地中的第一个,就是在它附近发现的。 哈拉帕文化居住地有高高的厚实的墙环绕着。它的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内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它们互相以直角相交。 房屋一般为两层,都用火砖砌筑。它们没有建筑物上的装饰物,没有临街面上的窗子,但是设施都相当完善。有的建筑物竟占地几百平方米。 这些城镇型的居住地无疑是奴隶社会初期的产物。我们从雄踞于高地之上的哈拉帕城寨可以看出,它有厚实的墙围着,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颇大的行政建筑物。这说明当时已有国家政权存在了。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有个城镇还有设备完善的谷仓,谷仓附近还有面粉加工作坊及其生产者的住宅。这说明当时生产力已有相当水平了。 此外,在这些居住地中还发现了大小不等、设备悬殊的住所,有的大的遗址甚至可推测为宫廷建筑物或奴隶兵营的宿舍,这也说明了财产及社会地位的尖锐不平等。 对最古老的城市莫亨约达罗的发掘,可以使我们得到古代印度城市的完整印象。该城为古时达罗毗荼人所建,位于印度河下游,平面接近于长方形。 它有排列得很整齐的街道。主干道是按照当地的主导风向而南北走的,由东西向的次要干道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近于方格形的街道网。在十字路口,拐角都是圆圆的,显然是为了便于车辆的行驶。 城里的房屋都用烧焙过的红砖砌成,屋顶是平的。房屋的大小很不一致,有的有许多房间和大厅,有的只有两间住房。分隔房间的墙不砌到天花板,为的是使各房间都有穿堂风。有的房屋是两层的,居室都在楼上,楼下是厨房、盥洗室及储藏室。 城市西部有两座特殊建筑物。一座是四方的大厅,每边长28 米,厅内有4 排柱子,每排5 根。这20 根柱子都用砖砌,支撑着平屋顶。这座建筑物可能是城市居民祭祀和过节用的大厅,也可能是作坊。 另一座则是大水池。它位于一个方形院子的中央,院于四周围着廊子,廊子里有走道和房间。水池长32 米,宽7 米,深3 米,有好几个用砖砌成的下到水池中去的阶梯。 水池的水由东边廊子上一个房间里的水井及引水槽供应。建造者考虑了水的巨大压力,把池壁砌到2~2.5 米厚,而且稍微倾斜一点。池底铺着几层精制的砖,砖上敷不透水的树脂,砖层上有方格形基础墙,它们的两端搁在四周走廊的基础上。 这座古城在给排水上有突出的成就。它不仅在建筑物和街道上有很好的下水道,而且已有了全城的排水设备系统。这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古代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 那个系统有主渠、沉淀池、排除雨水的阴沟,所有这些都是设计周密,工程精良。在发掘时,还发现了许多人工挖掘、用砖砌筑的水井。这证明它也有过设计良好的给水设备。 我们从古城莫亨约达罗的考察中,可以想象古代印度的城市建设是很发达的。据古代梵文记载,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巴费连邑、王舍城、华氏城,它们都有过壮丽的建设。 华氏城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最有名的首都。它最初为公元前五六世纪哈尔扬卡王朝的第3 代所建。因为位于恒河与桑河两大河流的汇合处,使它具有商业及战略上的重要性。 根据公元前4 世纪一个驻节在孔雀帝国的希腊使节记载,华氏城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城市,它长9.5 里,宽1.75 里,城的周围有条宽阔濠沟,护城墙有54 个城门及570 座城楼。 当时执政皇帝护日王的孔雀皇宫激起了这个希腊人的赞叹。他说即使是波斯大帝在苏萨的皇宫也不能与它相比,在皇宫相连的花园里养着驯服的孔雀和野鸡,有成荫的小林和植树的牧场。 我国的著名僧人法显也在稍后时间里访问过印度。他在华氏城住了3年,看到有2 个大佛教院,它们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学生,还有1 所很出色的医院,大路上都有休息的场所。

相关文章

地下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么?

还是从容积率的定义入手吧。 《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中第三条提到: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 5.0....

城乡规划法中建设用地的概念

说实话,之前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建设用地的概念,知道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其中第十七条: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

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什么是居民出行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就是调查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每日因工作、学习、文化、生活的外出活动。其内容是调查什么样职业的人,具有什么出行目的,在什么 时间,从什么地方出发,利用什么出行方式,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

城市廊道效应

上级部门要求我们规划或建设窗口在三季度要创一个对外的公共服务品牌,我是去年年末才来窗口的,听我的上任领导说上级提这个要求已经2年了,不过仅是品牌名字都被否定了数十次,我郁闷,最近上级部门又开了专题会议...

混合用地和混合功能建筑

我最近在针对博客中之前的很多问题,进行整理,但是很多资料确实很难找,比如这个混合功能建筑的定义就是用了谷歌和百度都找不到啊,倒是发现了其他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混合用地。 城市混合用地的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