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郊野单元详细规划探索(转)

admin2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651
640.jpg

郊野,现代汉语词典释意为:郊区旷野。“郊”,从地理概念上框定了范围——城外为郊;“野”意为旷野,描述了自然野趣的状态。郊野地区是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农业农村空间三者交织的特殊地带,是兼具城和乡形态的城乡结合部;既紧邻城市,受其功能辐射影响,又以保持自然生态、乡野风貌为主要特征。

一、郊野单元规划编制背景


  城乡结合部一直是城乡风貌品质亟待提升的薄弱地区,“半城市化地区”的规划管理也历来是大难题。

  区内有大量外来人口,村庄和产业功能交织,发展诉求多样,管理要求复杂。在全域统筹的理念指引下,该区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样板,既要落实好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任务,控制好城乡无序蔓延发展,同时要引导乡村发展,营造美好的都市田园空间。

  因此,城市郊野地区是深化空间规划改革,实施空间精细化治理任务的重中之重,有必要对该地区进行资源要素的统筹安排,城乡风貌的有效管控,构建高品质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发展品质。

二、郊野单元规划内涵定义

  目前,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已经对郊野单元(武汉称田园功能单元)规划做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研究中心正在开展《宁波市郊野单元详细规划规程研究》,探索郊野单元规划编制技术内容。

  郊野单元详细规划是在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落实宏观发展战略目标,引导郊野地区资源要素的全域统筹安排和综合调控,优化城乡功能空间布局,对保护与利用的项目做好规划引导和管控,是一项实施性规划。


  郊野单元的划分以镇(街道)、村行政边界为主要依据,兼顾重要功能区块统筹。宁波的郊野单元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No.1 城乡统筹型

  城镇功能突出,自然资源禀赋不突出。如镇海区庄市街道(部分),海曙区高桥镇(部分)等。

  该单元受城镇功能辐射影响,承接城市部分特色功能外溢,如近郊休闲、绿色产业等。编制郊野单元规划的目的在于处理好城乡协调,使郊野地区居民既能共享城镇公共服务,又能保持乡野之趣的空间特色,并以其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因此规划重点在于建设用地的整治与管控,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农业、生态、休闲等特色功能发展。

  No.2 乡居田园型

  农田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如鄞州区五乡镇、云龙镇,镇海区澥浦镇。

  该类郊野单元农田集中连片,传统农村保留较好,郊野单元规划目的在于整理耕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农旅结合的新产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规划重点内容主要是农用地及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空间,提升城镇服务水平。

  No.3 资源协调型

  距离城市中心区相对较远,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好,承担区域性生态功能、城市生态廊道等自然保护要求。如鄞州区塘溪镇、横溪镇,奉化区松岙镇、裘村镇等。

  该类郊野单元受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较大,郊野单元规划目的在于促进生态资源的区域协调,统筹提升生态空间规划建设水平。在符合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前提下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品质,并适当植入功能满足游憩需求。

三、郊野单元规划思路


  郊野单元规划作为一项创新的详细规划类型,“详”在于要做好每一寸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盘点,切实落实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管控,为人民守护好青山绿水;“规”在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城郊地区人民生活品质,实现高品质发展。

  郊野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三加一减,有控有用”。

1、加:都市+郊野,建设+非建设,刚性+弹性

  郊野单元既有都市功能区,也有郊野功能区,是未来都市田园型空间的最佳实验区。

  郊野单元规划既要对建设空间实行全要素精细化管理,同时做好非建设空间的管控和管制规则。郊野单元规划的编制既要有刚性底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通过生态分析进一步细化土地用途准入和管制;同时也要注意到乡村未来发展和非建设空间中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要做好弹性空间留白,通过指标化、导则化的方式做好规划管理。

2、减:以质定减,以减定增,以增减生效益

  减量发展、利用存量是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过郊野单元详细规划,实现减少建设用地总量,提升建设质量,合理布局增量,使生态保护、耕地保护、人居发展良性互动。

3、有控有用:控制性土地用途管制及引导性土地发展指引

  在土地利用上要平衡好“控”与“用”的关系。“控”要控制好重要生态要素、用地规模、开发强度、产业准入、建设风貌等土地用途管制内容,“用”要做好单元发展导向、存量建设引导、制定弹性土地用途管制、制定村庄造血机制等发展指引。


  郊野单元详细规划借鉴城市控规体系的技术方法,成为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一个“技术+制度”的平台。

  通过郊野单元详细规划技术平台甄选合适的管控要素集合,对郊野地区实行全域空间覆盖和精细化管理目标;制度平台则整合单个乡村各项涉农、水利、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等项目及资金,形成统一高效的政策落实,推动可操作的行动计划。最终实现为人民守好资源、谋好福祉的美好目标。


郊野单元详细规划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落实宏观发展战略目标,引导郊野地区资源要素的全域统筹安排和综合调控,优化城乡功能空间布局,对保护与利用的项目做好规划引导和管控,是一项实施性规划。


在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法定的村庄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面向实施的详细规划,对上承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和各类空间管制要求,对下指导乡村建设项目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实施。


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作为上海乡村空间治理的核心,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层次的综合性实施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和进行各类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是资源统筹协调、项目计划保障的有行动的规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围绕空间优化、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等三大综合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实施保障,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管控手段,是适应上海乡村发展新阶段的创新性实践。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线上培训暨启动会”中,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讲解了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要求,指出:上海市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内容框架包含“5”个必做项和“X”个选做项。

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作者:杜欢 摘要: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 平稳、可...

蜕变的鲁尔工业区(下)简介

蜕变的鲁尔工业区 (下) 这一集中介绍iba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中在住宅、环保及新能源开发方面的实践。 住宅部分 鲁尔工业区原有的住宅多为矿工的住宅,位于矿区或工厂附近,建成已有几十...

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

德国作为重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法治国家”的称号。与英国早期城市规划起源于关注解决城市公共卫生等技术问题不同,德国的城市规划起源于公共部门对于城建事务中执法管理的关注。 其特色在于围绕土地利用问题,...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审批决策以及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重构

一、我国城市规划审批决策的现状检视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或教育中心。所谓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

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小区单一模式(转)

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小区单一模式     住宅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宅建 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79~1999年,全国城镇住宅共投资2918...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规范分析

国门一开,各种西方文化思想涌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说西方社会的“公众参与”规划思想,直接促进了现阶段“规划公示”、“规划听证”政策的形成等,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有着很大程度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