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例比注规实务难几分?
某县,2004年供应出去一宗商业用地,没有规划条件,也没有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但是取得了土地证。
2007年补出了一个规划条件,用地性质为商业、居住,允许建设内容为公寓、写字楼,但未明确面积和比例。同年工程规划许可发的是商业与公寓。
2009年项目烂尾了,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到了新的建设单位名下,依据2007年规划条件重新办了土地证,土地用途改为商业与居住,但未区分面积和比例。
2022年建设单位申请依据规划条件,想将商业公寓改为住宅公寓,规划局依据当时国家租赁性住房的文件和政府出的指导文件,允许其将非住宅商品房改建为租赁住房或酒店式公寓用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其他仍遵循原规划审批手续的相关要求。
2023年项目已建成,当前控规是居住用地。2023年企业因为没有建设用地许可证办不了预售许可证,申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请问该项目规划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是规划管理讨论群里,昨天讨论的一个虚拟案例,大家可以看看,有一定的讨论价值。
另对今后发布案例咨询提以下建议:
1、请提交真实案例,因为群内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工作人员,并非考注规的;
2、案例要交待清楚背景,时间节点,合同,规划条件,许可,核实,建设单位情况,项目情况,周边情况,地形,规划依据,技术分析等,方便讨论参考;
3、群里不强制实名,也可以讨论其他城市案例,见闻,判例都可以;
4、敏感案例,可以进行抽象描述,也可以编辑好了私发给我;
今后公众号会多发一些真实案例,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可以在文后评论,也可以发到群里进一步讨论,也可以私下加好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