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12月 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张维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工作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在首次城市体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本市组织第三方团队持续开展2018年度城市体检工作,结合今年工作,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现就有关情况向会议进行报告:
一、城市体检基本情况
2018年是新版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广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全面组织实施总体规划,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总体规划实施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从总体规划指标监测结果来看,在年度可体检的97项指标中,95项指标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目标取得了较好进展,特别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社会劳动生产率、PM2.5、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等15项指标提前实现了2020年规划目标。首次城市体检发现进展缓慢、提出需重点推进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等7个指标也已扭转增量发展趋势,实现减量拐点,减量提质发展取得切实成效。
(二)总体规划102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45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应持续推进的57项任务进展顺利。在总体规划实施开局阶段,重点以完善总体规划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工作。随着城市副中心控规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取得重大进展、14个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批复实施、36项专项规划与空间规划形成有效衔接互动关系,目前总体规划批复后的中间层次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实现了总体规划目标指标的有效传导和全面落地。
同时,按照总体规划实施102项任务要求,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顺利完成举办,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全力推进了各项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出台了《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9+N”3.0版改革政策,北京在国内40个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总体规划实施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总体规划实施效果明显。
一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首都核心功能得到了优化提升。二是坚持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调控,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较上年减少16.5万人,实现连续两年下降。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首次实现负增长,全年净减量35.92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开发强度首次下降,在人口、建设用地“双减”的同时,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实现“双升”。三是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对全域全类型自然要素的统筹管控,城乡建设用地进一步向开发边界内集中,总体规划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强化。四是核心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占比连续4年下降,完成第一批市级机关向副中心搬迁,城市副中心和多点地区土地供应比重超过60,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五是深入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建别墅、绿地认建认养及公园配套用房出租、“大棚房”问题等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六是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突破口,深入推动治霾、治水、治堵、治垃圾、治土壤污染专项行动。以整合12345热线为重点,围绕市民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回天行动”为代表,探索形成了政府推动、各方参与、居民共治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本,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不断提升。七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通航,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获得京冀两地批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城市体检发现,对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期待,北京在全面实施总体规划、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阶段,随着工作向纵深推进,后期疏解任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改革创新疏解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央地协同作用,推动深层次功能性疏解,针对违法建设拆除、老旧小区改造、文物腾退等一些重点难点需联合发力,高质量完成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口调控目标。
二是近年来土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减量发展背景下更需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三是随着规划实施进入控增量、优存量的转型发展阶段,规划实施的重点逐渐转向存量空间更新与提升,需要加强对全市存量空间特别是低效低质空间、闲置用地及疏解腾退后用地等的统筹利用,通过开展城市更新进一步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四是自然资源统筹管控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尚未实现,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统筹衔接,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
五是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向城市副中心、多点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有序转移还缺乏统筹引导,外围新城地区建设还处在基础打底和要素培育阶段,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提高还需要一定时间,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市民“七有”“五性”新需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是系统治理“大城市病”任务依然艰巨,居民通过12345热线对于违法建设治理、物业管理、停车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还有不足,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下更大功夫。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0年是实现总体规划近期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相适应,紧紧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奋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着力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下一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域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地区和新建地区不同的编制方法;加快启动国土空间近期建设规划暨总规实施第二阶段工作计划,与“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做好衔接,加强首都功能项目落地的空间支撑和服务保障。
二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探索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深化疏解任务清单,推动疏解工作以点带面、央地协同、系统联动、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和出台推动减量发展的政策,降低土地整理成本。梳理存量用地资源,统筹研究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机制。加强规划统筹,系统梳理在途项目,分类分圈层提出处理方案。制定战略留白用地管理办法,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三是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落实好各圈层重点任务。推动核心区功能优化重组,将空间资源逐步转向政务、文化功能保障和城市基础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中央政务服务保障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和城市“双修”;争取一批高质量发展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推动城市转型提质,抓好重要功能节点建设;提高多点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低效用地疏解腾退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涵养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持适宜的人口密度和发展规模,遏制盲目发展冲动,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四是深入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加强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内部约束监督,研究健全基础性规划实施的各项配套制度体系。加强各级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权限边界、责任、程序、条件界定,强化过程监督。建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制度,实现规划督察全覆盖,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继续深入开展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基层涉地乱象和涉地腐败。坚持城乡一体,加强“村地区管”,健全土地用途管控机制,加强集体用地管理;加强各区实施规划责任制度建设,打通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加强行政司法、行刑、综合执法联动衔接机制,为治理违法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提高“大城市病”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区域快线和市郊铁路建设,加强与城市功能布局统筹融合。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统筹,加强永定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京津冀地区疏解。加强群众诉求反映问题规律性研究,继续完善责任规划师制度,更广泛地动员“共治”力量,让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衷心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对总体规划实施和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也希望市人大常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政府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主动与人大代表多沟通,多交流,听取代表意见,采纳代表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面推进总体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以上报告,请审议。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