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廊道效应

admin15年前规划概念4592

上级部门要求我们规划或建设窗口在三季度要创一个对外的公共服务品牌,我是去年年末才来窗口的,听我的上任领导说上级提这个要求已经2年了,不过仅是品牌名字都被否定了数十次,我郁闷,最近上级部门又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在这周三进行交流,没有完成任务的要抓紧时间。于是我上网搜索啊,服务品牌,优质服务口号,特色服务品牌,窗口服务特点等等,居然我这样的搜索达人研究了1个小时也找不到现成的。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开动脑筋了,针对我们系统窗口的特点来起个名字,要不俗不洋才好,杀死了几万脑细胞,想了一个“顺风联保廊道”,顺风就是将业主来了我们窗口办事一般都会顺风顺水;联保是将我们多个窗口多人人员将联合起来承前启后的将业主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联动起来做好各项前后工作,让业主少跑少拿材料,不浪费时间;廊道是个空间概念,也是专业名词,本来是要用快速路或的绿色通道的,不过这些都被其他部门用过了,没有办法,想到今年听了几个讲座,专家们都提到了廊道这个词,我也来用用。

大家来看看城市廊道效应:

城市廊道(urban 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 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多学者针对大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城市交错带概念、扩散与反波效应以及廊道效应。杰夫(1995)等人以美国俄亥俄州为例,研究城市不同类型廊道的效应,证明自然廊道决定着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尤为可喜的是,自然廊道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并就城市廊道的生态评价方法做了积极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景观生态规划师开始探索城市自然廊道的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多有建树。2 2 3 园林绿地结构与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从园林绿地格局入手,研究城市绿地对周围气候的生态响应,是景观生态学加盟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和尺度相结合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城市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把城市绿生态学研究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大大推进了一步。如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对物种、种群分布以及物质和营养的水平流动过程的影响,都有一些定量化的研究成果问世。同时,这些方法也部分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格局生态效应的分析上。如城市绿地广场和天空可视因子(Skv View—Factor},对城市温度格局(如热岛效应)的影响,都不断有成果报道。值得称赞的是戈登(2000)所做的极富意义的工作,该研究通过对美国哥伦里郊区10个居民院落(其中5个位于绿化密集区,其余5个位于住宅密集区)温度等气候因子,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定点观测,证明了城市绿地斑块对城市气候的改善确有明显的作用。2 3 我国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园林学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但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学界多倾向于对园林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而很少把精力放在园林的生态效应等理论问题上。尤其在自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的结构、格局和生态功能等方面,更显得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学者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首先在城市不同类型绿化植物和绿地的生态效应上,做了大量的试验,印证了城市绿地对城市的温度、湿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自新等人,对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面对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许多学者着重在绿化植物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杀菌效应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筛选出了一批抗污染乡土绿化植物。  

  针对我国城市潜在绿地面积普遍不足的现状,许多学者就发展城郊环城绿地,以及将城郊绿地效应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入市中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配合国家城市建设标准的实施,不少学者开展了城市绿地评价体系的研究。其中绿化三维量和以此为基础的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不少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关注。生长绿当量(Green Equivalent)概念的提出为确定不同城市的绿地定额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方法:城市绿地景观的水平格局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亦有报道。
标签: 廊道效应

相关文章

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

不知道这个文章标题到底该写什么好,不过城市规划博客的文章一向很菜,标题也很乱,有时候也有标题党的倾向,不过大家看在偶尔文中有意义的内容,所以也不会来计较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写的是规划设计方案...

装修和改建的区别--特殊案例讨论

装修和改建的区别 为什么今天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要问,我现在要敲掉一堵墙,算装修还是改造?核心就是装修工程不需要规划许可,改建就需要。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来讨论一个特殊案例,即使是...

城乡规划法中建设用地的概念

说实话,之前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建设用地的概念,知道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其中第十七条: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

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的定义

昨天有一个同事问我关于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的定义,我反问问这个干嘛用,对于我们规划管理来讲这4个情况都是同等对待,完全都是建设行为,按新建来看待就可以了。 但是同事解释说,很多项目的地方政策不...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年)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1944年),该规划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正如...

中学是居住用地还是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以前一直有错误的认为小学、中学都是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只有幼儿园是可以放入居住用地的,今天在城市规划超级群里讨论了一下,才发现谬以千里。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