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电线杆不下地的原因?

admin6年前5168

对于大多数的规划人或者建设人来说,其实一直都接受的观念就是在城市里,各种杆线都应该埋地,这样才能体现城市化,体现城市规划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还在大力推广管廊沟共管共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一般遵循着新架设线路能下地的都要下地。但是,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内大部分至少县级是没有那么多财力支持杆线下地,第一个方面就是国内大部分县级城市规划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在市政规划方面还不足以做好综合管线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问题,为啥到国外去看,还是有很多城市的电线杆还是在地面的,甚至是拉的像蜘蛛网一样呢?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很多城市。

日本电线杆为什不地下化 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在日本,电线杆可是一道风景。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伦敦、巴黎、香港的无电线杆率为100%,而日本全国范围(城市市区的主干道)仅为15%,即便是首都东京主城区也只达到41%。

这似乎与我们想像中的日本不符。日本的电力系统不是很先进吗?怎么能容许这么多的电线杆,故障率岂不是很高,是不是经常停电呢?

1、地震带来较多的电缆故障问题

日本地震太多,电缆断的话,要确定断点就要挖路,用断点检测设备精度有限,不如电线杆一目了然。现在有电缆隧道和城市综合管沟,对地震可能没那么敏感了,但成本实在高。日本在推动电缆化,但也只是新增线路。

2、电线杆可抵御风雪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反对在地底建电网,电线杆可抵御风雪。他们认为,在发生洪水或者泥石流时,很难区分地底电缆系统的哪些部分遭到破坏,这增加了抢救电力所需要的时间。

3、电线杆可做定位标识

电线杆还可以扮演其他简单的角色,比如可以用来布置街灯,为地图和地址标记提供定位空间,这对于日本的村镇导航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些小地方只有一小部分街道有名字。

4、地下电缆的性价比低

可靠性和成本确实是日本政府主要的两个考量因素。地底电力系统断电的概率比地上电力系统的概率小50%,但是一旦地底系统断电,其平均持续时间比地上的高出58%。所以所需的修理时间就更长,所以那些依靠地底线路的客户通常都是最后一个恢覆电力供应的。

随着地底线路变得老旧,其可靠性就越低。重新替换地底线路的费用比重新替换地上线路的费用要高出好几倍,甚至10倍。

5、最根本的原因是没钱

日本是早期发达国家,日本的城市上空的管线是历史遗留问题,入地工程量太大,积重难返。电线杆虽然不美观,但并不妨碍使用,所以在预算安排上自然不是考虑对象了。

之前针对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国土交通省计画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然而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供的资金预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4万公里。所以说显然还是由于资金问题,日本政府并不有钱,而且也不会向公众摊派。

而国内的思路呢,没有钱没有关系,规划要先行,然后在新建道路时,尽量先把管道预埋,但实际上,规划就很难到位,政府建设道路时,为节约预算又会把这部分砍掉。

相关文章

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会召开

4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的8个市县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并就如何更好推进这项工作进行...

中国城市规划十大通病

1.强暴旧城 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旧城的破坏业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 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 典型:苏...

德国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的“前世今生”

1948年,位于鲁尔区埃森市的克虏伯钢铁企业厂房内景,这是一个机车维修车间。二战期间,克虏伯钢铁帝国直接或间接雇用的人员达20万,为德国军队制造大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执掌克虏伯帝国大权...

企业要建一栋办公楼,至少交95种税费盖192个章(超详清单)

“我们公司要盖一栋办公楼,现在项目公司成立快两年了,开工前的手续还没有办好,不知道开工要等到什么时候。”近日,南京市一家知名企业老总唐明 (应当事人要求,化名)向现代快报诉说自己的无奈。据他预计,这栋...

环境部复函、部长信箱回复、地方环境厅对污泥的说法

生态环境部部部长信箱回复汇编(更新到2021-09-13)关于市政污泥单独焚烧飞灰可否卫生填埋的回复答: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HW18(焚烧处置残渣)包括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危险废物焚烧...

城市规划审批压力很大

做规划审批压力很大,繁杂的方案,众多的参数,复杂的人际,规范之多,规定之少,责权不明,相互推诿,群众不理解,准确与快速。 自由裁量,没有量度的裁量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