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推荐书---《看不见的城市》
该小说中的55个城市故事,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柔软的,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用古代使者的口吻对城市进行了现代性的描述。连绵的城市无限地扩张,城市规模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感受能力,这样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了。这就是后工业社会中异化了的城市状态,而这种状况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主要内容
《看不见的城市》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汇报的方式描绘了五十五个想象中的城市。忽必烈在皇宫高高的阳台上,注视着帝国的壮大增长。起初是边界线容纳进了新征服的领地,然后是前行中的军队开进人烟稀少的地区,那里只有茅舍零落的村庄、稻麦不生的沼泽、瘦弱多病的百姓、干涸的河床和芦苇。他的帝国已经向外扩展得太远了,忽必烈心想,到了该让它向内生长的时候了。于是,他梦想成片的石榴树里熟透的果子裂开,穿着牛肉串的烧烤叉子在火上滴着油滴,地壳运动塌陷的地表露出闪光的黄金矿脉。忽必烈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拥有帝国。他企图在头脑建造一座样板城市,按照她来演变出所有的城市,样板城市包含一切符合常规的东西,再预先料想到常规的种种例外,便能计算出所有最可能的组合形式来。
马可·波罗每次旅行回来汇报的城市,都跟忽必烈想象的不一样。忽必烈想象城市就是一局棋,他掌握各种规则的那天,就是他终于掌握整个帝国之日,即使他还没能认识它所包含的所有城市。但棋局千变万化,忽必烈无法从中得到维系城市的无形秩序,掌握不了城市形成、崛起、昌盛的规律。
起初,忽必烈为征服的疆域宽广辽阔而得意自豪,可很快他因为意识到,他将很快放弃对这些地域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伤。在帝国生长得最旺盛的时候,前方报告敌方残余势力节节溃败,不断有不知姓名的国王递来求和书的时候,忽必烈发现,珍奇无比的帝国,只不过是一个既无止境又无形状的废墟,其腐败的坏疽已经扩散到远非权杖所能救治的程度。他的帝国已经遍布城市,重压着大地和百姓,到处是财富,到处是拥挤繁忙的交通,到处是过多的装饰和庞大的建筑。忽必烈对帝国不断向外生长,最终却收获虚无。
一 二 三 四 五
城市与记忆之一 城市与记忆之五 城市与欲望之五 城市与符号之五 轻盈的城市之五
城市与记忆之二 城市与欲望之四 城市与符号之四 轻盈的城市之四 城市与贸易之四
城市与记忆之三 城市与符号之三 轻盈的城市之三 城市与贸易之三 城市与眼睛之三
城市与记忆之四 轻盈的城市之二 城市与贸易之二 城市与眼睛之二 城市与名字之二
城市与欲望之一 城市与贸易之一 城市与眼睛之一 城市与名字之一 城市与死者之一
城市与欲望之二
城市与欲望之三
城市与符号之一
城市与符号之二
轻盈的城市之一
六 七 八 九
城市与贸易之五 城市与眼睛之五 城市与名字之五 城市与死者之五 连绵的城市之五
城市与眼睛之四 城市与名字之四 城市与死者之四 城市与天空之四 隐蔽的城市之二
城市与名字之三 城市与死者之三 城市与天空之三 城市与天空之五 隐蔽的城市之三
城市与死者之二 城市与天空之二 连绵的城市之二 连绵的城市之三 隐蔽的城市之四
城市与天空之一 连绵的城市之一 隐蔽的城市之一 连绵的城市之四 隐蔽的城市之五
城市的灵性之美
《看不见的城市》描绘了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城市,而所有城市都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卡尔维诺赋予了每座虚构的城市以灵性和生命,透过轻灵的文字构造向读者传达了隐蔽的人性。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都是女性,他为每一座城市都取了一个女人的名字,她们神秘、温柔、曼妙、轻盈、隐忍。然而,卡尔维诺却只描写了她们的某一个特性。如:“城市与记忆之四”的左拉——因拒绝变化而走向被遗忘的城市,“为了让人更容易记住,左拉被迫永远静止不变,于是就萧条了,崩溃了,消失了。大地已经把她忘记了”。“轻逸的城市之一”的伊萨乌拉——一个建在很深的地下湖之上的城市,“这是个一切都向上运动着的城市”。“轻逸的城市之二”的珍诺比亚——“有高脚桩柱和悬空梯子的城市。”“轻逸的城市之三”的阿尔米拉——只有管道的城市,“她没有墙壁,没有屋顶,也没有地板:总之,没有一点看上去像个城市的地方,只有管道除外”。“城市与眼睛之一”的瓦尔德拉达——镜像之城,“这座城市的结构特点,就是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在它的镜子中”。“轻逸的城市之四”的索伏洛尼亚——由两个半边构成的城市。“轻逸的城市之五”的奥塔维亚——悬在深渊之上的蛛网之城,“在两座陡峭的高山之间有一座悬崖,城市就悬在半空里,用绳索、铁链和吊桥与两边的山体相连”。“城市与死者之五”的劳多米亚——三胞胎城市,“两座城市的居民有着相同的名字:这是死者的劳多米亚,是墓地,不过,劳多米亚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仅是双胞胎,而且是三胞胎,即还有第三个劳多米亚,那时尚未诞生的城市”。“隐蔽的城市之三”的马洛奇亚——结束老鼠时代即将开启燕子世纪的城市。如此等等,每座城市都被描写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城市虽然不是真实的,但也绝对不是纯粹虚幻的,它们是从所有现实的物体城市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城市,以形而上的轻盈之态存在着,这些抽象奇诡的城市意象,极具轻盈、透明的效果。而每座城市都是象征,无论她们的名字、标志还是城市内部的构建,都是一个个概念化的符号。极具抽象意味的符号背后是轻与重的交织,隐藏着既轻又重的无形世界。
“有的时候我只想象悲惨的城市,有的时候则只想象幸福的城市。曾经有一个时期我把这些城市比作繁星密布的天空,而在另一时期总免不了要谈到每天从城市中泛滥出来的废物。”
——伊塔洛·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我:卡尔维诺对于城市的思考在于一瞬间的意义,每一瞬间都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某些问题。也许他写的五十五个城市仅仅是一个问题;也许是潜藏的无穷的问题。在他的眼中,城市的符号化、城市的相似性、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更替、生存及死亡都是现代化城市的不幸。也许我能解读其中的一点,但我不想以确切的方式将这篇推送填满个人意志,只有象征能够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城市记忆即代表了每座城市、每个聚集地的共同价值。城市记忆的延续不仅仅依赖时间的推进,更不可能离开物质环境独立存在。阿尔多·罗西提出了经久建筑的概念——“起有推进作用的经久建筑物,就像一个已不存活且失去初始功能但形式却保存完好的构架一样,持续记载着时间。”
在这里,构架可以是城市的布局,集合的建筑群体。构架本身包含了时间、空间与形式,而其成为场所的重要条件是事件的连续性。事件的断裂导致历史的割裂,记忆的缺失。而停驻更让城市死去。
既然如此,就无需将珍诺比亚划归幸福的还是不幸福的城市范畴。按照这种类别区分城市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要区分,则另有两类:一类是经历岁月沧桑,而继续让欲望决定自己形态的城市;另一类要么是被欲望抹杀掉,要么将欲望抹杀掉的诚市。
轻盈的城市
在欲望横行的城市里不乏因污浊的环境窒息的死者,而普通人的死亡对于城市仅仅是存在模式的改变——一个建筑师由另一个建筑师代替——仅有死者的行为被继承下来。但死亡的危机感能够真正刺激到人们的生存活力。
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城市的危机感在于规划师与建筑师能够意识到城市的问题所在,城市活力的激发不应该是简单的、片面的城市空间改造,而应当是全局的,能够带动集体的一种塑造。
每一座城市都因为社会网络的存在而形成,城市空间为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并塑造着社会的关系。社会活动反过来也影响并改变着城市环境,环境与社会是一个双向的推进过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直接映射到城市空间领域,进而城市空间也具有“物质”与“社会”两个维度。
所以理想的公共领域应该是作为社会交往、信息交换、互相学习的场所。贸易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交流思想、交换观念、交换记忆、相互融合,从而产生集体记忆。
案例: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模式的前提是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环境污染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巴塞罗那从局部入手,抓住了中小型公共空间进行切入,在全城范围内进行一个个点的空间改造,尽管每一个改造单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当将它们在地图上连起来时确实不失为是一个大工程,大幅提高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这是产生集体记忆的前曲,随后的阶段进行的则是整座城市的再造与集体记忆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