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

admin15年前1457

江苏省城乡规划实施条列实施细则快出来了,这个是个草稿,呵呵,大家可以先看看可能会出来什么样的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规划区)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在成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各类基础设施用地和通道、各类需要规划保护的区域,以及其他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应当划入规划区。
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由其隶属的城市或者镇、乡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不单独划定规划区。
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第四条 (政府职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科技进步)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推进城乡规划标准化、信息化,提高城乡规划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
第六条 (主管机关)省、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七条 (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
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专项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要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市化发展战略;
(二)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
(三)区域空间的城市化功能划分和规划要求;
(四)为保护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五)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六)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第九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城市、镇总体规划,区域性交通、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应当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与相关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编制和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乡和村庄,应当制定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不隶属于镇、乡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规划。村庄规划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村规划的审批,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报批前的监督性审议)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乡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乡人民政府报送审批乡规划,应当将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城市、县行政区域内的镇、乡发展布局,对城市、县行政区域内的空间资源保护和利用、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综合安排。
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要求,确定镇域、乡域内村庄布点,统筹安排与村庄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还应当对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三条 (城市、县的专业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和县的各专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专业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法律、法规对专业规划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城市、县的各项专业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 (城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具体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并不得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需要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按照程序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 (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县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城市设计)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应当纳入各层次城乡规划;确需单独编制的,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审批和管理。
城市设计的技术规范,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名城、名镇、名村规划)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以及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的总体规划,由镇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应当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规划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一并上报审批。城市、镇总体规划已经批准的,单独编制的城市、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报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应当编制专门的详细规划,经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八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备案管理)城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六十日内,由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备案审查的具体办法,由接受备案的机关制定。
第十九条 (规划编制的资质管理)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和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承担城乡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省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编制任务,应当按照规定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规划编制的有关依据和资料)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上位规划,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技术资料。
地方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规划编制需要,及时无偿提供有关规划、计划、统计、勘察、测绘、地籍、气象、地震、地质灾害、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
第二十一条 (审批前的公告)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定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前,应当公告并征询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少于三十日。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二十二条 (规划评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本级政府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或者其他确需对城市、镇土地利用和设施布局进行调整完善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十四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修改)因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要求,或者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修改后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各类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各类开发区、新区、旅游度假区等的设立,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城市、镇的总体规划。
各类开发区、城市新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镇、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中的城镇布局。村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应当符合所在地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确定的村庄布局。
第二十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在实施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过程中,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区域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相邻二公里范围内的重大项目建设和规划管理等事宜,主动进行磋商,必要时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协调。
第二十七条 (各类保护用地)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及其净空保护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微波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给水排水设施和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建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进行规划审批或者许可,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和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第二十八条 (地下空间利用)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对地下的交通设施、人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管网、需保护的文物及其他地下建、构筑物等进行统筹安排,并与地面建筑合理衔接。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依法履行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手续。与地面建设工程一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应当与地面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独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单独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选址意见书的办理)根据国家规定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审批类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类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
(三)标明拟选址位置的地形图。
在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供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第三十条 (选址意见书的分级管理)跨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其申请材料经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分别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共同上一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其申请材料经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和下一阶段规划要求,附选址位置图。
第三十一条 (规划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国有土地征收计划和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拟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并附规划用地红线图。
规划条件的内容,应当包括出让用地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退让、绿地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必须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要求,以及有关规划引导要素。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擅自变更规划条件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第三十二条 (规划条件的失效)规划条件确定后一年内未进行土地出让的,该规划条件自行失效,土地出让前应当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重新确定规划条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经依法修改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重新确定规划条件。
第三十三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适用范围)需划拨或者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批准手续。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对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收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城市、镇规划区内因建设项目改建、扩建,改变原有建设用地性质或者变更容积率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或者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划拨用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现场踏勘,审查相关材料,审核总平面图,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性质、面积,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等,并附规划用地红线图。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一并告知。
第三十五条 (出让、转让用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相关材料,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规划条件。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受让人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改、扩建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因建设项目改建、扩建等原因改变原用地性质或者容积率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持有关主管部门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和相关材料,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土地征收的规划管理) 城市、县人民政府在作出征收集体土地的决定前,应当听取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规划条件。
第三十八条 (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需要临时用地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同级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批准临时用地,不得影响城乡规划实施、妨碍城市安全。
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使用期限届满之日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临时用地使用期限届满,或者在使用期间不能继续使用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届满前或者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清理场地并复原后归还用地。
第三十九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适用范围)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前款所称的工程建设包括:
(一)建筑工程;
(二)道路、管线等各类市政设施工程;
(三)广场、停车场、绿化工程;
(四)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工程;
(五)城市雕塑、占用城市用地和空间或者附着在建筑物、构筑物上的户外广告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商品房预(销)售许可等手续。
第四十条 (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经审定同意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二)土地使用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符合国家设计规范的建设工程总平面及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施工图设计文件;
(四)法律规定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应当取得的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意见等材料。属于原有建筑物改建、扩建的,还应当提供房屋产权证明。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证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附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设计文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当公布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审查涉及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的,必须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
第四十一条 (道路、管线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道路、管线等建设工程,按照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经审查的工程设计文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需征用土地的,应提供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附经审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法律规定建设工程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应当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意见等其他材料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时应一并提供。
第四十二条 (个人住房)城市、镇规划区内城镇居民个人自建住房的规划管理办法,由城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本条例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镇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民自建住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参照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程序办理。
第四十三条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应当先按照本条例规定程序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其他建设项目,应当先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条件。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条件后,方可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照规定需要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审批、核准文件;
(二)除利用自有宅基地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的,其他建设项目应提供规划建设用地原权属单位村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该意见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四)确需占用农用地的,提供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人民政府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材料提出审查意见,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主要功能等,附规划设计图纸。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和开工建设。
农村村民宅基地和住宅建筑面积标准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公示和公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进行公示:
(一)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等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
(二)位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
公示的时间不少于七日。
第四十五条 (规划许可的办理期限) 实施建设用地、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相应的许可决定。六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六条 (规划验线)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报验线,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准方可开工。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民自建住房的规划验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
第四十七条 (临时建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下列临时建设,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一)在临时用地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
(二)因施工、管理等需要临时搭建的工棚、库房、管理用房、围墙等设施;
(三)因抢险救灾及其他事关公共安全的紧急需要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建设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临时建设不得妨碍城市交通和公共安全,不得影响城市景观和周围建筑物的使用,不得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
临时建设的批准程序,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八条 (临时建设期限)临时建设工程的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使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因抢险救灾及其他事关公共安全等紧急需要,未经批准建设的临时建设,应当在事由消除后三十日内自行拆除,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补办批准手续。
临时建设工程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自行拆除,恢复场地原有状况。
第四十九条 (竣工查验和竣工资料报送)建设工程竣工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查验,出具书面意见。不符合许可内容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查验时,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放、验线单;
(三)经相应资质单位测绘的竣工图等资料。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民自建住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查验。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的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第五十条 (规划许可的失效)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取得选址意见书一年内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年内办理用地批准手续,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年内开工建设。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在前款规定期限内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开工建设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五十一条 (许可内容的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公示、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因变更规划许可内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申请变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十二条 (改变建筑物的用途) 建筑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使用功能。不得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确实需要改变使用功能的,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的相关规定,满足建筑安全、住区环境、交通、邻里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并征得包括该建筑全体业主在内的利害关系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住宅改为餐饮、娱乐、医院等用途。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 (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省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向人大报告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五十五条 (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第五十六条 (处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时,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当及时通报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并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及时调查,作出决定,并反馈通报部门。
第五十七条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的上级监督)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许可,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作出行政许可。
第五十八条 (违规行为的撤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本条例规定作出的行政许可,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违反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法编制规划的责任)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违反上位规划组织编制城乡规划,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 (乡、镇政府和规划部门行政不作为的责任)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二)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对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的;
(五)同意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前未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
(六)擅自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
(七)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的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而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第六十一条 (有关部门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
(二)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三)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的;
(四)对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商品房预(销)售许可的;
(五)对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个人进行房屋产权登记的,或者房屋产权登记的内容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不符的。
第六十二条 (规划设计单位的责任)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或者勘察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项目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设计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
(二)违反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城乡规划的;
(三)协助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规划许可时提供虚假的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施工图设计的;
(四)违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或者施工图设计的。
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省外规划编制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规划编制任务未备案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六十三条 (违法建设查处)在城市、镇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内容进行建设,或者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进行违法建设的全部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前款所称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包括:
(一)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面、地下工程、轨道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或者压占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的;
(二)擅自占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用地进行建设的;
(三)在城市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
(四)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
(五)违反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建筑退让用地边界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的;
(六)擅自在建筑物楼顶、退层平台、住宅底层院内进行建设的;
(七)擅自占用居住区内公共道路、绿地、公共场地进行建设的;
(八)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违法建设建筑物工程整体造价。
第六十四条 (乡村违法建设查处)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原发证机关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对村民自建住宅的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其他建设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三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可以强制拆除。
第六十五条 (违法临时建设查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六十六条 (竣工资料报送责任)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法建设查处的强制执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停止建设的决定后,当事人不改正、不停止建设的,经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停供施工用水电等措施。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停供施工用水电、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施行日期等)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同时废止,《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与本条例不一致的内容按照本条例执行。

相关文章

规划局门户网站程序

准备动手架设局门户网站,最好用php的,有文字,图片,公示,查询,留言板等功能,至于栏目分类方面还是要考虑到做这个网站给谁看,起到什么作用,我暂时把所有可能起到作用的分类都罗列出来:规划行业动态、法律...

Autodesk 2011最新发布提供下载地址

Autodesk 2011学生版全线产品将于6月14日正式发布,今年,提供了多达25款设计软件的免费下载及正版授权,3ds Max,Maya,MotionBuilder和Softimage这些大家盼望...

住宅不宜靠近十类建筑

一、医院 如果居住的地方在医院附近,在风水上是不好的。原因:1、病菌必多;2、住院之人,运气必滞,如此多的滞气积聚在一起,势必对周边的气场有重大影 响;3、医院天天有人要开刀手术,煞气过重,这也...

你所在城市里国土局和规划局使用同一个坐标系么?

昨天有人问我规划局和国土局为什么不采用同一个坐标系,比如他们那边国土局用的就是西安80-120度的,规划局用的是北京54-121度的。其实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目前没有查到国家有统一的要求,唉,国...

沥青搅拌站项目如何审批?

属于工业项目吗? 如何属于又应该是归到哪一类(行业分类)呢?...

规划博客站务杂记

2013的下半年,博客基本上是半停滞状态,没有在坚持天天更新,为了考试,甚至一停就是一个月,遇到没有什么案例也没有论文发现的时候,也是停止更新,人气不旺的周末也是不更新的。 博客程序从3.6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