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规划历史分析(转)

admin9年前城市规划论文6758
640.jpg

在我随手翻看同学的一本安藤忠雄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时,我在“城市生活”一章中我读到安腾谈及对日本当今的城市规划表示担忧,在像欧洲的国家学习但是没有学的明白。同时他还谈到了在巴黎时对其城市规划的感受,言语中满满透露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尊敬与欣赏。书中还有几幅图片,以鸟瞰的视角展现了这座城市从中心星射状散出12条大道的景观,并配以几场主大道旁边一些窄小街道的街拍。

这座城市的规划中的匠心独造,艺术气息吸引了安腾也吸引了我,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巴黎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逐渐看出这座优雅宏伟的城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总结起来可分为三个时期:

1·初建阶段(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叶)

2·发展阶段(十五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

3·基本布局形成阶段(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一)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世纪”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10 世纪,工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Haussmann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绝对君权时期

17 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的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路易十四时期,在巴黎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这些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贵族离开庄园在巴黎营造城市府邸,促进了巴黎的城市改造。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向西延伸,于1724 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的中枢主轴,于18 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这一时期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三)豪斯曼改建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主要内容包括:

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

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这是继承19 世纪初拿破仑大帝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建设了一些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公园等附属的非生产性建筑,为社区服务。

5.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还把东西郊区绿化面积扩展至市中心,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于:

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2.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改造,如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兵营、监狱、公园等;

3.城市道路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板;

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局限性:

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粗暴改建,因为其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新要求、贫民窟问题以及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并且改建中的急剧扩张,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的一面。

看至此让我不禁想起了电影《暴力街区》中对巴黎的描述,城区内一片繁华,唯独主角们所在的13区是如贫民窟一般暴力毒品等等蔓延的地方。巴黎在建造改建过程中遗留下了一些问题致使部分区域的不合理遗留至今,但无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巴黎还在不断地完善美化自己,而且已经达到了一个城市规划艺术似的巅峰,以香榭丽舍大道为中轴的巴黎市中心区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去一睹她浪漫优雅的风采。

相关文章

评《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之争背后的博弈》(转)

2012年10月14日 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之争背后的博弈》,称“小区配套园大好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产权归属不清、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问题”。这话本身就不 清,“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就是...

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模式与空间布局探究 —— 以深圳为例

【摘要】  关注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西方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回顾和经验借鉴,本文提出国内大城市的居住空间组织模式可由中心城区、近郊区、客运交通走廊区、外围次中心城区以及外围产业区五...

浅议城市总体规划的几个问题(转)

浅议城市总体规划的几个问题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近几年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经过上报批准付诸实施就是城市建设法律性的文件,因此,编制总体规划应特别慎重和仔细。 总体规划...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作者  张建荣 【摘要】深圳城中村成为城市住房体系中供应的主力军,但产权问题导致城中村出现违法低效供应的难题。本文以城市...

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转)

1 相关概念界定 歷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歷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并保留有地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地段。 1969年, 日本东洋大学磯村英一教授提出第三空...

三规合一何时能实现

在 城市规划领域,“三规”如何统一是困扰专业人员很长时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实已经在用空间的概念来审视一个整体的社会发 展的规划。同时,原来的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