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20个5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可否

admin15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095

我在网上找到谢国忠的一篇文章《想象5000万人超级城市》出自于2006的《财经》杂志 ,看到题目吓我一跳,恐怕大多数的同行都会和我一样,面对目前这么多的城市病,我们当然有理由对建设特大城市有抵制的心理,而在中国要建设20个5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更是觉得是有点天方夜谭,恐怕没有哪个规划大师能拿出可靠的方案来重新规划这些超大城市,如果是改建已有的城市,难度更是巨大,那个地域能承受这样的集聚程度,就是长三角的都市带或是珠三角的城市群都没有这样的规模和魄力吧。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时代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应当敢想敢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或许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不要怕别人来说我们越无知越大胆。

来看这个文章原文:

中国建立20座各拥有5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将能实现规模经济,突破经济增长瓶颈

房地产建设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其实并不昂贵,房地产高价反映的是高的土地价格,而这是由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需要所导致的。

□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 谢国忠/文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全球贸易前景不确定、国内消费不足、就业不足、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匮乏等。但如果中国能通过建立超大城市(Supercity)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口分布效率、改善居住条件,则上述挑战都可以得到缓解或解决。

挑战种种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中国的增长前景还面临着许多障碍。
第一,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一直在上升。2000年至2006年间,中国GDP每增加1美元,出口就增加51美分,这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过于依赖全球贸易环境。而未来几年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或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可能恶化。
第二,中国人口结构正变得不那么有利于经济增长。五年内,中国人口抚养比会达到最低值;之后,人口变化趋势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未来20年内,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1995年日本的水平,而正是在那时,日本失去了增长的动力。人口变化趋势也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越发紧迫,中国必须在20年内实现工业化,否则将陷入低收入水平陷阱中。
第三,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被严重破坏,进一步破坏将引发巨大的经济成本。比如,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可能已经两倍于可持续发展所限定的水平。如果空气质量继续恶化,将出现严重的城市健康危机。水污染的情况与空气污染类似。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所有工厂必须安装相应的处理设备,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减缓经济增长步伐。
第四,中国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政府拥有所有关键生产要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这些要素的价格就被压低。但没有合适的定价,这些资源将被滥用,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了让资源消耗回到可持续路径上,中国可能需要把水、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价格提高一倍到两倍。当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降低。
第五,巨大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越来越多,这会导致对WTO体系规则的冲突,但WTO对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是非常关键的。而且,由于贸易盈余所带来的资本过剩,中国的城市化规模需要加倍。但房地产价格太高,减缓了城市化进程。

规模经济是关键

大城市的人均收入一般比中小城市更高。东京地区的人均收入比日本平均水平高60%,纽约和伦敦的情况也类似。而在发展中国家,像里约热内卢、孟买、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平均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要更为可观。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规模经济。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也应该更大。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人口却4.3倍于美国;而且美国东西部都有海岸,中国西部却不适宜居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城市规模至少应该是美国的4.3倍。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和洛杉矶,人口超过1000万,那么,中国最大的城市应该有超过5000万人口,即超大城市。
城市越大,失业率越低。这一统计事实的背后,是规模经济上升所带来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效率来自人口分布。例如,一个有着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可以让大型超市变得像便利店那样可行。高效率也让就业变得更容易。因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大城市中每个工人的产量会更高,雇主也能雇用更多的工人。
巨大的人口会让公共交通变得有利可图。地铁在多数城市都是不赚钱的,香港和东京是极少数例外,因为它们的人口庞大而且集中。而中国的城市应该比它们更大。
公共基础设施通常都无法盈利;这种基础设施的融资可得性,经常成为城市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而中国可以建设足够大的城市,让公共基础设施实现高额赢利,这就开启了通过发行债券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中国正在经历资本过剩,如果资金能够投向超大城市的建设并获得利润,那么国内需求将大大增加,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也会减少。
成百上千个城市同时追求快速增长,不会是有效的策略。中国应该挑选一些城市,赋予它们省级行政地位,并给它们发行债券来发展基础设施的权力。例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大连、青岛、深圳、武汉也可以成为选择。

如何突破瓶颈

目前,有许多瓶颈因素威胁着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首当其冲的,是环境的恶化。
超大城市在防治污染方面,也可以产生很好的规模经济。例如,垃圾处理行业就有着上升的规模经济——市场越大,处理单位废弃物所需的投资成本就越低。再循环领域也是如此。
而且,汽车废气这一最明显的城市污染,也可以在超大城市中得到解决。因为如前所述,规模经济可以使地铁实现赢利,当地铁能够为大多数城市人口服务时,政府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开汽车的成本,例如在马路上实行电子化收费,从而达到减少车辆的目的。
在与生产相关的污染方面,超大城市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大多数污染都来自位于小城市的小型工业;出于紧迫的就业考虑,当地政府不愿意对其施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如果这些工业靠近大城市,它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张其规模,由此获得的效率将使其能够承担污染控制的成本。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大瓶颈,是水资源匮乏。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糟糕的是,中国有限的水资源已经严重污染,多数都不能饮用了。而且,北方许多地区的污染使得水资源无法支撑城市化进程。对此,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南水北调”。但更为可行的策略是:第一,减少水的人均消费量;第二,将人口迁移到有水的地方;第三,控制水污染。
我相信,中国大多数人口最终将居住在长江沿岸的超大城市中。沿海城市将使用脱盐技术获得其大多数水供给,长江沿岸城市则可以从江中取水。中国水供给的长期可得性,有赖于对江河与沿海水体污染的严厉控制。
水处理或脱盐产业也存在规模经济。它们需要很高的固定投资;在一个超大城市中,它们在商业上会更为可行。脱盐技术的能源可以来自核能,这也是一个高固定成本的行业。为了利用最新的技术,中国必须利用其人口数量来提高规模,从而减少每单位产出所对应的固定成本。
第三,就业不充分仍然是中国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除了非熟练劳动力以外,由于大学扩招速度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受教育劳动力也已经进入了剩余阶段。虽然近来有工资上升的迹象,但我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过剩状态。近年来,中国出口的爆炸式增长导致了一些地方和特定行业劳动力的短缺。但我认为,局部性的劳动力短缺在中国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
超大城市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劳动分工,这是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核心。中国过去鼓励小城市发展,以减少向大城市的移民。但小城市未能产生足够的工作机会,收入水平远低于大城市。中国不应再强调发展小城市,而要集中资源发展超大城市,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将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

房地产当行低价

过去三年,由于出口驱动的流动性扩张,中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已经超出了城市中产阶层的承受能力。虽然价格上涨吸引了投机性的买家,城市化一时有所加速,但房地产高价最终将减少需求,并让城市化放缓。而如果不能保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内需求将积弱不起,迫使经济继续依赖出口。
在房地产上,中国必须回到低价格理念上。房地产建设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其实并不昂贵,高价反映的是高的土地价格,而这是由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需要所导致的。除非地方政府有办法融资,否则土地将永远不会只是一种普通商品。
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例如,省级直辖市可以享有此权力。同时,这种融资对于债券市场必须是透明的。这种发债权将导致资源集中于选定的城市。虽然这看似有些不公平,但在城市化中通过规模经济而获益,却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
即便地方政府不再从土地中获得财政收入,房地产对于从农村移民来说也仍然太贵。中国城市中的大多数移民工人都住在工厂宿舍,或者很多人挤在租来的小平房里。没有适当的居住条件,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将难以融入城市主流。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贫穷的移民工人也能承担房地产价格。
中央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的全国性机构,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担保。对于购买低价房地产的低收入家庭,这一机构可以向他们提供相当于房屋价格95%或更高的借款。由于中国的债券收益非常低,这对中央政府应该是赢利的。比方说,中央政府以3.5%的利率发行十年期债券,发行成本应该不会高于0.5%,再加上0.5%的潜在损失,这一机构可以按4.5%的利率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十年期借款。
在美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在让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方面,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第一,它将许多人的信用风险集中在一起,从而降低了总体风险;第二,通过政府担保,它降低了融资成本。中国现在正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加速城市化。

“城市病”药方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城市一定有“城市病”,比如交通堵塞和污染。但这是一个错觉,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不是按照现有人口设计的。例如纽约规划人口只有100万,而伦敦是为马车运输设计的。
一个规划合理的大城市,可以避免通常的城市问题。东京是在“二战”后规划的,它的情况就好得多。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按照50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超大城市,那么就可以避免多数城市病。
另外,城市里的污染并非更严重,只是更集中。即便人们离开大城市,他们还是会污染环境,只不过污染的是更大范围的环境。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人口集中于超大城市,污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如果巨大的人口扩散到无数小城市中,污染处理将变得过于昂贵。而且,如果中国人口的80%集中于20个超大城市中,其他地区将变得相对空旷,这对环境保护也是好事。人们可以时不时地去乡村游玩,享受自然。

相关文章

加强批后管理的必要性(转)

批后管理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实施阶段的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落实的关键环节,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城市...

英国土地管理制度介绍与借鉴(转)

英国土地管理制度介绍与借鉴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1909年,英国建立了土地规划制度,1947年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英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中央规划、大区规划、郡...

城市规划设计污水处理必须实现八个转变

城市规划设计污水处理必须实现八个转变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迅速,成绩巨大 城市污水是城市中各种污水和废水的统称,它由各种糊口污水、产业废水和入渗地下水三部门组成。 通过开放市场,理顺价格和...

中澳两国城市规划管理比较研究

中澳两国城市规划管理比较研究 中、澳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差异悬殊,澳洲成功的经验也因其特殊的背景未必适用于中国,但就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以及城市建设管理而言,本文以布里斯班市为例,探讨...

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探讨

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探讨 作者: 顾云飞,赵利群 摘要:以瑞安市为例,对老城区普遍采用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优劣做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污水管线设计、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综合体四大暗疾(转)

“凡是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城市综合体”,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中国的城市商业并不为过。仿佛是一夜之间,被称为City Mall的城市综合体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全国各地的二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