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一些城市规划专业问题及答案(转)
1、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是什么?(1.3)
答:房地产开发,首先研究宏观规划,然后介入具体规划,同时接受规划管理,最后实施规划。
2、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技术、生产力发展、军事防御、文化、政治体制等。
3、现代城市规划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建立。
4、十九世纪中期巴黎改建的重点是什么?(2.2.3)
答:①促进阶层分化,将工人区赶出市中心,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
②疏导交通,消灭便于反抗和巷战的狭窄街道。 ③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5、城市化/城镇化的含义是什么?你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2.3.2) 答:一般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
①人口职业由农业转为工业、服务业; ②产业结构由一产为主转为二、三产为主;
③土地从农用途转为非农用途,居住由分散、低密转为集中、高密; ④分散、低效的基础设施转为完备、高质的公共设施。 估计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会达到70%左右。
6、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答:现代主义建筑、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等。
7、 举出5个推动了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等。
3-4章
1、我国的规划体系有哪些层面构成?
答:①国土规划;②区域规划;③城乡规划。
2、什么是城市规划区和城市建设用地?(4.3.1)
答:城市规划区:依据城市规划法,指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
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①市区(城市建成区):由城市基础设施直接服务,有相当规模,集中成片建设的地区; ②近郊区:紧邻市区,主要由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基本建成连片的地区,包括为市区服务的近郊农副食基地、蔬菜基地;
③城市规划控制区:城市扩大规模需要而近期又不能开发建设的地区;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
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以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用地扣除水域和其他用地。
3、举出5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区别?
答:①规划范围不同;②审批主体不同;③成果内容不同;④图纸比例不同;⑤总体规划研究城市性质和定位,详细规划研究建筑布局和空间关系。
4、什么是城市性质,总体规划中为什么要确定城市性质?(4.1.1)
答: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职能分工。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① 是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
前提和基础。 ② 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 ③ 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前提。
5、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否包括农村人口,是否包括常住的外来人口? 答: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人口不包括农村人口,包括常住的外来人口。
6、举出5种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4.2)
答:①综合增长率法;②增长曲线法;③比例法(劳动平衡法和带眷系数法);④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⑤环境容量法。
7、判断一下项目分别属于城市用地的哪一大类? 答:同济大学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四平路属于道路广场用地 同济新村属于居住用地 世纪公园属于绿地
博物馆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新客站属于对外交通用地 同济幼儿园属于居住用地
公交一汽公司属于道路广场用地 江南造船长属于工业用地
5-6章
1、 城市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一般比例是多少?依据是什么?(5.1) 答:从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上, 居住用地占25-40% , 工业用地占15-30% ,合计40-70 % ,处于主导地位。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2、工业在城市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什么?(5.1.3) 答:①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工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构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门; ③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④影响城市布局; ⑤影响城市的环境。
3、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哪几大类?(5.2.2)
答:按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4、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指什么?有何差异?(5.2.2)
答:绿地率是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是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
不是用地指标,但它是研究绿量和衡量绿化环境效能的重要指标。
差异:绿地率中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面积,而绿化覆盖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要计入屋
顶绿化。
5、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有哪些?(6.2.1)
答: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道路系统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架构。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②对外交通条件的影响; ③地形条件的影响; ④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 ⑤城市现有路网的影响。
6、什么是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红线?某市规划干道网平均间距800米,请计算干道网密度。(6.2.2)
答:道路网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具有的道路长度。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有些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的可能留有余地。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干道网密度:s=2/a=2/0.8=2.5km/km2(a=0.8km)
7、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3.3) 答:切。通过城市不进入市区的交通,可采用相切连接。
穿。作为公路枢纽的大城市,应在城市道路网的外围布置连接各条干线公路的公路环线,以与城市道路网相连。
绕。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公路应绕过城市。
8、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有哪几种?特点和代表城市是什么?(6.2.3) 答:①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它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街坊形状整齐,利于建筑的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大。
代表城市:郑州、洛阳、西安。 ②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放射路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干道利于外围地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中心地区交通过分的集中,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环形干道又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代表城市:成都。 ③自由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多。 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国外很多新城的规划都采用自由式的道路系统。美国阿肯色州1970年规划的新城茅美尔(Maumelle),城市选在一片丘陵地,在交通干道的一侧布置了工业区,另一侧则结合地形、河湖水面和绿地安排城市用地,道路呈自由式布置,形成很好的居住环境; 我国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常采用自由式的道路系统,道路沿山麓或河岸布置,如青岛.重庆等。 ④混合式道路系统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的发展区受地形条件约束,形成了不同的道路形式,有的则是在不同的规划建设思想(包括半殖民地时期外国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路网。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常见的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
7-8章
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有哪些?(7.3) 答:(1)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用地结构; (2)进行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
①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②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③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④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⑤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等级。
2、城市布局形态主要有哪些类型?(7.1)
答: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按照城市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类。
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形态,需要考虑城市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
集中式城市形态:网格状(西安)、环形放射状(成都、北京)
分散式城市形态:组团状(韶山)、带状(兰州、深圳)
星状(合肥)、卫星状(上海)、环状(台州)
多中心与组群城市(洛杉矶,京阪神,广佛都市圈)
3、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是什么?(P492)
答:①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的居住气氛;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④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
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⑥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有何异同?
答:①围合边界不同:居住区是城市干道;居住小区是城市支路;居住组团是小区道路;
②规模不同:居住区是50~100公顷,3~5万;居住小区是10~30公顷,1~1.5万人;居住组团是3~5公顷,3000~5000人;
③设施配套水平不同:居住区是完善的生活配套;居住小区是日常型的生活配套;居住组团是基层的小型配套。
5、计算题。
1) 已知某居住区规划用地情况如下:R01,R02,R03,R04分别为40,24, 12,4公顷,可容纳人口约4万人。请编制用地平衡表,并分析其用地结构合理性。 2) 已知住宅、公建的类型与面积如下:
4层条式住宅100幢,一梯两户5单元拼接,户均面积80平米。 10层点式小高层150幢,一梯四户,户均面积60平米。 公建容积率为0.5,平均层2层 计算:居住户数和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 平均层数和住宅平均层数 总建筑密度和住宅建筑净密度 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 容积率与住宅容积率 解:(1)用地平衡表
公建比例过大,公共绿地不足。 人均用地标准偏低。
(2)计算过程
①4 层条式住宅 100 幢,一梯两户 5 单元拼接,户均面积 80 平米。 建筑面积 4*100*2*5*80=320000 基底 80000 户数 4000 ②10 层点式小高层 150 幢,一梯四户,户均面积 60 平米。 建筑面积 10*150*4*60=360000 基底 36000 户数 6000 ③公建容积率为 0.5,平均层 2 层 建筑面积 240000*0.5=120000 基底 60000 ④住宅基底总面积 116000,总基底面积 176000 计算结果 居住户数 1 万户,户均人口 4 人。 总建筑面积 80 万平米,住宅总建筑面积 68 万平方米。 平均层数 800000/176000,住宅平均层数 680000/116000。单位:层 总建筑密度 176000/800000,住宅建筑净密度 116000/400000。单位:% 人口毛密度 40000/80,人口净密度 40000/40。单位:人/公顷。 容积率 1,住宅容积率 68/40=1.7。